三百七十一章 绿源城(1 / 2)

钢铁时代 十年残梦 1692 字 4个月前

在汽车发动机被选定之后,杨元钊又确立了这个跟包头有数十公里的地方,作为新的,可以容纳汽车工业的城市,俗称是汽车城。`这个位于绥远和包头之间的城市,杨元钊没有恶趣味的以后世的一些汽车城来命名,比如说长春和十堰之类的,毕竟这些地方已经有了,而这里完全是一个新建的城市。

命名的难题,让杨元钊把命名的权利交给了中国的工程师们,因为这里是一片靠近黄河边的戈壁滩,也没有城市或者是村落之类的,不用考虑过去的历史,最终在众多名字之中,这个城市被命名为了绿源,这是得到了最多人员认可的城市。黄河岸边的一片绿源,兆头是不错,不过跟这里的实际并不相符,这是一个荒凉的戈壁滩,到处都是黄沙和盐碱地。

确定了地方,而包头也开始了资金的倾斜,从包头确立了政府之后,税收就节节攀升,按照后世的一些规则,减弱了一些方面之后,而设计出来的税收,让拥有众多工人,工资支出极为巨大的包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庞大税源,甚至连铁路的盈利,都比不上包头的税收。

庞大的收入,带来了庞大的现金流,这部分,除了用来改善包头的市容环境之外,就是这几个新兴城市的建设,以包头50公里到70公里的这个范围之中,一共兴建了8个新兴城市,这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包头的各种工业,有目的和步骤的向外转移。未来,包头以商业和科学研究为主。少部分的工业用来跟实验室结合,剩下的。都放在这些卫星城市。

汽车工业,是杨元钊最熟悉,也是最为看重,他甚至抽调了部分属于他的红利,倾斜在这个城市的建设,早已经训练有素的建设大军们,就在黄河岸边开始了建设的工作,杨元钊把发动机标准和一些注意的事项,提交给了研究院之后。最核心的地方,比如说气缸的内部,火花塞,甚至是喷油,这些都被一体机成功的解决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合适的模具,铸铁的缸体而已,最多只是详细测量一下各种缸体之间厚度和大小,这个一般冲压机就可以解决。

冲压机。作为工业的一种必须的机器之一,早在两年多之前,就已经被引进到了包头,虽然没有可怕的万吨级别的水压机。5000吨级别的自由锻压机,可是50-100吨左右的普通冲压机,还是被进口过来。在包头的使用之中,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的改装。最终效果不错,在一体机的帮助下。这些冲压机已经复制了数十台,分别进入到包头的各个领域,在普通的,民用的,甚至是一些军用设施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汽车城,以发动机为核心,可是发动机工厂却不是最大的工厂,车厢改装厂,车体一体化成型,还有众多的其他的零件,一共会有数百个不同的工厂,落户到这里,不过一切都在草创的阶段,甚至连必要的人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包头是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面发展起来的,包头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和产值,全靠了洋务运动20年时间之中,培养出来的一批工人,如果没有洋务运动,哪怕杨元钊有逆天的一体机,在没有足够的工人生产的情况之下,最多只是一个富家翁,根本就折腾不出来,包头现在这样,一个以钢铁和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基地。

可惜20年的洋务运动,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中国只是在最基础的情况之下,培养出了一批熟练工人,他们在包头的努力和提高之下,很好的完成了之前包头的工业布局和发展,现在,他们的力量已经用尽了,从去年开始,包头已经越来越依靠于外国工人和工程师,当然了,对内的深挖也在继续,一年多的时间,培养一二级这样的最初级的工人还可以,一些比较有天赋的,在包头的支持下,升级也是可以的,但是从无开始,一张白纸上面的培养,却是进展缓慢,或许再过三五年时间,伴随着时间和严格的教学,包头会形成一大批的扎实的技术工人,可是现在,瓶颈还是存在的。

汽车,这个机械制造之中的高端存在,自动化程度,对于工人的实力要求,甚至是一些零件生产,需要的,更多的是4级左右的工人,普通的工人,最多能够打打下手,这个时代,还没有办法生产出工业机器人,也不可能生产出全自动的生产线,需要依靠工人,一点点的把零件加工出来,把汽车给组装成功,虽然杨元钊和设计院已经尽可能的考虑到了这一点,一定才程度上面,减少了对于高级工人的依赖程度,可是工人的缺口依然极大。

上百个工厂,哪怕一个工厂缺少100个工人,就是一万个熟练工人的缺口,一些大型的工厂,足足有数百,甚至是数千,保守估计,整个绿源,工人的缺口在8万-9万之间,钢铁厂,铸造厂,铁路和火车机车厂,已经连续的从包头抽血,现在的包头,最多能够解决5000名左右的工人,也就是说,剩下的,都需要从外面寻找。

从外面寻找,包头拥有非常丰富的海外关系,但是依然被这个情况给弄的头痛,汽车这种极为精密,切是包头比较发达的产业,外国工人的数量不能太多,再说了现在还能够找到的外国工人,最多也就是几千名,剩下,都需要自我解决。

负责汽车城建设的,是杨家的一名后生,他跟杨悦是同辈的,名叫杨峥,可是岁数上,却比杨悦大了十多岁,现在差不多有四十岁,他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不过去的却是日本,学的也不是工业,而是商业,好在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于统筹方面比较熟悉,在股东们进行了几轮的选择之后,最终他脱颖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