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最大的宝库,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业还没有昌盛,即便是工业化的西北,也较为主意污染的问题,重工业都远离水源地,这种情况之下,入海口往往是鱼类汇聚的地方,因为从内陆带来的浮游生物和养分,让无数鱼类赖以生存的。
最高速度达到12节,轻便不用操纵,从渔港码头出发,到闽江口,可能小帆板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拖网式渔船可能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然后就是大范围的撒网和拖网捕捞,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当远洋渔船,地毯式的调查了中国三大海的海清情况,基本上做出了标记,从闽江口到长江口,大的渔场数以百计,各色小型渔场也数以千计,渔民们再也不担心找不到鱼。
有了海图的指引,甚至还有一些台风等的预警,出海打鱼安全了许多,至于以往那些,足以倾覆普通的小渔船的风浪,面对着精心设计,50吨以上的近海拖网式渔船来说,根本就造不成什么影响,这些船几乎每天都会出海,有些时候会在海上停留几天的时间,受益当然是丰厚,在3月低的时候,陈三定的一艘300吨渔船,甚至创造了三天两夜,打鱼3.8吨,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些珍贵的鱼类,一船鱼获,最终的收获价格是1820元。
= 可以说一下子,这么一艘船六分之一的造价,在一次出海的时间之内,就收回来了。这在十里八乡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一些家里有钱的财主们。也开始考虑投资渔船下海捕鱼了。
当然,西北银行推动渔船项目。是为了海军计划,不是为了创造一个的赚钱的行当,赚钱只是一个次要的,不太重要的方面,地主们想要参与进来也可以,可是贷款和优惠条件就没有了,也不是没有地主们用长工来替代,西北银行审查的比较严格,查出一个处理一个。所以,在福建,主流使用拖网式渔船的,还是普通人。
陈三定他们的渔船日进斗金,几百艘船,每天开行在闽江口,福建这边,世代打渔为生的渔民,都看的见。很多事情,都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道听途说的东西,还是需要借钱。特别是借一笔地主老财都感觉到天文数字的钱出来,一艘50吨的小船,需要2000多。这在福建农村,可以买到几十亩地。几千年来的农耕女织,让乡村之中。土地还是乡亲们赖以为生的根本。
现在,每天都有渔船跑到闽江口打鱼,附近的渔民们,不止一次的看到,一网网鱼入仓的场景,遇到鱼群的时候,一网下来,无数鱼儿在渔网之中,不停蹦跶的场景,几乎是让每一个人都倾倒,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民,也是会算数的,他们一天能够打到多少鱼,拖网式渔船能够打到多少鱼,汽船的吨位大,不怕风浪,可以进入到鱼儿比较多的入海口,甚至是深入到大洋深处,哪里可是很少有人去的处女地的,找到一个小鱼场,就什么都有了。
西北银行的宣传也相当的到位,以陈三定为首,都是十里八村的名人,特别是陈三定那一次创纪录的收益,还有数十个日入在500以上的例子,甚至还有50吨的船,一天收获300的,这些都是现实的例子,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由不得他们不信。
贷款买船,渔民们只要付出不到20元的手续费,就可以贷款2000元,购买一艘50吨的拖网式渔船,就可以下海打鱼,多则半年,少则两三个月,就可以通过鱼获还清贷款,西北银行甚至还负责一条龙的收购,代表冷库和加工厂,以较为公道的价格,直接在港口进行收购,可以让渔民们从海里面打到的鱼,立刻的变成的收益,这省去了渔民们很大的功夫,往常打到鱼,想要的卖个合适的价格,需要自己拿着它走街串巷的销售,否则的话,只能够接受鱼贩子的盘剥,这也是渔民困苦的根源。
现在西北把这一切都给考虑到了,渔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到船,一起出海,在西北的海图的指引之下,去到大大小小的渔场进行捕捞,然后放入到冷库之中,当船舱和冷库装满了各种的鱼获之后,船就可以启程回家了,渔港码头这边,有专门收购人员,明码标价的进行收购,价格虽然不是零售价,却也不会如同鱼贩子那样,把价格压低到极低的程度,船主们的收益几大,这些组合拳,这极大增加了渔民的兴趣。
不过第一个吃螃蟹的,还是没有前来,因为一次性得需要贷款的太多了,2000元,这对于普通的家庭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哪怕是明知道收获会很大,可接下来,还要雇佣工人,卖燃油,这些都是钱,50吨的船,可不同于之前的小帆板,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开出去,这些都要考虑,很多意动的人,考虑的更多的,是在船上多干一段时间,进一步的熟悉渔船,顺带着赚一点钱,当有一定的资金打底的话,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贷款买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