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军笑了笑,他知道沈淮心里未必舒服,但新浦项目规模这么大,需要国务院下国家计委等相关部门的审批,想要更顺利的推动落实,除了省里的态度外,宋系全面的支持很重要。
二叔宋乔生也是借这个机会,表明支持新浦项目的态度,表明在沈淮与谭启平之间做出新的选择,而要小姑居中传话,其实也是怕沈淮脾气拧在那里,叫大家下不了台。
宋鸿奇早早就从部里回来,陪同父亲的秘书韩剑一起先到丰泽园大酒安排酒宴的事,心里百味陈杂。
宋鸿义耍脾气不愿意看沈淮小人得意的嘴脸;谢海诚人在燕京,宋乔生亲自出面帮着调和,他就无法躲起来不见面。
差不多到时间,他坐车赶去丰泽园大酒店;沈淮、宋鸿军陪熊文斌、陈兵他们,也就先他一步赶过来,坐在休息厅里说话。
“我爸在部里跟冀省的徐副省长有个约好的见面,可能还要过半小时才能脱开身。”宋鸿奇走出去,接谢海诚进来,解释他父亲要拖些时间才能赶过来。
谢海诚走进休息厅,看到熊文斌、陈兵等人站在那边跟宋文慧谈话,看到他走进来,也走过来寒暄,他心里感慨万分,也只能笑脸以对,好像是老朋友在他乡相遇一般亲切。
谭启平离开东华已成定局,东华的权力格局就要进行新的划分,但梅钢系至少能三分天下而居其一,而且将是根基最深固的一系。
海丰在东华陷入太深,撤出已经无可能,而且摊子铺得散,利益容易给侵害,此时不妥协、不在一定程度上低头,就不要指望着梅钢系能维护海丰在东华的利益。
看着谢海诚脸上那勉强的笑容,沈淮压着声音,与宋鸿军笑道:“你说他心里会不会比黄连还要苦?我们这些人,他以前连正眼看一下都觉得麻烦呢。”
宋鸿军知道沈淮答应参加晚宴、与谢海诚同桌饮酒主要是出于维系大局的考虑,但心里怕是对谢海诚永远都不可能有好感,能压着声音不当面奚落他,就已经是好脾气了。
宋乔生倒没有让大家等太久,很快就直接从部里坐车赶过来;与宋乔生一起过的,还有成怡的父亲成文光。
事前不知道成文光也会出席,看到成文光与二伯宋乔生一起走进来,沈淮也觉得很意外;宋鸿军凑到他耳边,笑道:“看来你跟成怡的事,你不从也得从了。”
沈淮苦笑一下,他不知道他二伯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但也能明显感受到他二伯在很多姿态上,都在进行调整——也许这才是他的生存之道吧?
“你们的动作很大啊,”成文光看着沈淮走过来,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要在淮海直接建一座国内第六大的钢铁厂,也很惊讶,也完全没有想到,你们已经把工作做到这么细致了。”
“东华除了港口外,煤铁矿产资源很匮乏,主要依赖外地输入,就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来说,并不适合发展钢铁,”沈淮说道,“不过日韩钢铁产业崛起,迅速超越欧美,其对此身煤铁矿产的资源依赖也极低,更多的是利用港口的低运输成本,从海外大规模的输入原材料,又大规模往外输出产品,以形成比传统的钢铁企业更明显的规模优势,而宜居、相对开放、经济发达的海港城市,更有利于聚集人才,形成更大规模的关联产业群——这就是以韩国项浦、日本新日铁、富士制铁等为代表日韩钢铁产业的发展模式。熊文斌主任早在八十年代,就对日韩钢铁产业的发展模式有深入的研究,提供东华市钢厂应该沿江海布局的思路。梅钢走这条路,既吸收日韩钢铁产业发展模式里的优势,也是想嵌入国内能源大布局之中,只能算是踏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做了些成绩……”
沈淮介绍熊文斌、陈兵给成文光及他二伯认识,“为了将新浦港建设成真正的海港重镇,仅仅靠新浦钢厂一个项目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地方上的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京投公司将来会是地方在燕京一个重要的融投资平台。我们初步的计划,是将想地方在新浦钢铁里所持的股份,全部划给京投公司,由京投公司以此为基础,为新浦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到更多的建设资金。以后京投公司在燕京活动,还要成叔叔跟二伯多关照啊……”
成文光听了沈淮的介绍,也大体能明白沈淮他们的安排:
陈兵暂时不离开燕京,但会进一步将东华京投做大,做厚实,这需要与省市进行进一步的博弈;熊文斌才是沈淮直接推进东华市常委班子、在市委层面代表梅钢系利益的重要人选。
宋系要把梅钢系真正融入进来,对熊、陈二人自然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成文光与熊文斌、陈兵握手,笑道:“现在是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大时代,我们之前的视野也是有些窄了,对地方上有能力的人才挖掘不够,但细想想,整个国家的大发展,还不就是靠着地方上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