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反了他们(1 / 2)

文原吉火速前往春和宫,不多时,便带来了太子的手令。

牛十三亦是已召集了人马。

上百个当值的校尉已是杀气腾腾的集结。

而此时,宫内……一场朝会已然开始。

朱元璋端坐上方,居高临下地扫视过众大臣。

昨日,仪鸾司已启奏了一些市井中所发生的事,朱元璋对此,表现出了淡漠的态度。

可是……朝会刚刚开始,便有御史上前,禀奏道;“陛下,臣风闻启奏……”

朱元璋道:“准。”

这御史道:“臣听闻,春和宫千户所邓千秋,收受巨贿,如今弄的满城皆知,其中涉及到的,既有胡姬,又有大量的田产,以及金银。其数目,骇人听闻,本朝治吏,一向极严,为的就是防范未然,免使覆鞑元的前车之鉴。臣以为……此事兹事体大,恳请陛下彻查。”

朱元璋面无表情。

又有御史道:“臣听说的是,其中牵涉到的胡姬,就有二三十人,而肥沃的水田,有千顷之多,真是触目惊心……且这彼此双方,亦都是武臣,现如今已是满城风雨,天下居民百姓议论纷纷,陛下……”

朱元璋听到此,心中愕然。

这么多吗?

那邓千秋也没说啊。

只是他依旧镇定。

许多人一看朱元璋的态度,便察觉到了异样。

以往老朱的性子,莫说如此巨大的贪墨,就算是一个胡姬,一两银子,一亩地,怕也要勃然大怒。

对于陛下而言,你敢这样干,根本不是数目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

今日你敢拿一两,明日就敢拿一百万两。

何况此事确实骇人听闻,这已算是洪武四年来,最大的一场贪赃枉法的巨案了。

可陛下的冷静态度,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却见朱元璋不徐不疾,看向胡惟庸道:“胡卿如何看待?”

百官一见如此,其实许多人心里头已有了想法。

照例,御史弹劾,陛下率先要询问的,应该是掌管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刘基。

可陛下突然询问胡惟庸,却让人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

要知道,这胡惟庸乃是淮西人,而涉事的,不管是邓千秋,还是陆仲亨、费聚人等,也都是淮西武臣。

胡惟庸岂会希望这件事进行严惩?

而陛下深不可测,他既然如此询问,那么就必然,有其用意了。

只见胡惟庸道:“陛下,此事空穴来风,臣实在不知,为何在此时,突然一夜之间传的满城风雨,臣以为,这必是有人离间君臣的阴谋。所以……臣的建言是,还是不必在意,听之任之为好。”

胡惟庸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此事既要闹大,又不必彻查到底。

涉及到了这么多的功臣,陛下肯定要好好思量一二的,何况一旦闹到功臣们人人自危,对朝廷也不是什么好事。

最重要的是,这邓千秋牵涉到了宫中,更牵涉到了太子,此事不用多想都知道,必然是要偃旗息鼓的。

而这……其实对胡惟庸就已经足够了,邓千秋几人,不会受到惩罚,可陛下只怕心里也要嘀咕邓千秋、陆仲亨、费聚这些人。

一旦信任动摇,这邓千秋……不过区区一个千户,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而已。

而陆仲亨和费聚二人,受到如此的敲打,又恐惧有朝一日,陛下对他们秋后算账,为了活命,必然要更加依靠,到时这二人,还不是任他胡惟庸摆布吗?

这就是他的初衷!

此时,朱元璋面色严厉,对胡惟庸颔首,却又朝左丞相汪广洋道:“汪卿意下如何?”

被点名,汪广洋只顿了一下,就站出来道:“胡公所言,不是没有道理。”

这里人谁不知道,汪广洋素来和胡惟庸关系不好,这胡惟庸早就对这左丞相之位虎视眈眈。正因如此,以汪广洋为首的大臣,和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文武大臣之间龌龊不断。

可这一次,汪广洋却不敢轻举妄动,虽然牵涉到的都是淮西勋臣,而一旦恳请陛下彻查,就等于公然撕破了脸皮,更会让人怀疑到,这件事的背后,是否有他的动作。

而一旦被整个淮西文武大臣们认为这是汪广洋的背后动作,其目的在于将淮西功臣往死里整,那么……接下来必是整个淮西功臣们巨大的反弹,到时,天知道会引发什么惊涛骇浪。

汪广洋认为眼下不是撕破脸的时候,时机不对,而且此案突如其来,令他举棋不定于……他还拿不准这到底是谁的手笔,所以显得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