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章 临危受命(2 / 2)

“哈哈哈,等我当了师长,阿帕多你就是团长!”

……

在大汉帝国军事体制内,分为连队,营级部队,团级部队,师级部队,和最终的军团级部队!

除了连队级和营级部队人数相差不大外,团级以上的部队根据作战职能和精锐程度,人数差距非常大,有的师级部队的人数甚至还不如团级规模大,就如同亚麻多的独立团,实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师级规模,只不过亚麻多没有达到应有的军功,无法获得师级长官的军衔罢了。

至于各个军团之间的人数差距,在大汉帝国中更是天差地别,巴普洛夫的外籍军团,实际上就是一个师的规模,而大汉近卫军的标准军团,才是俩个师过万人马的规模!

当然,这里指的都是一线战斗部队,类似于后勤运输的民夫和杂役,是不被计算在内的!

这个时代的战争,有着团级规模已经足够使用,很少能用上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因此军团和师级单位的人数要少得多,也方便管理和调动!

这还是大汉帝国的特色呢,放在欧洲列强各国的军队里,军事单位的划分更加模糊,师级的概念根本没有,顶多也就一个人数不等的旅级概念罢了,大型会战指挥官用的最多的其实是团级部队,增援和调动,一般也只是命令几个团而已,甚至有时只移动几个营的部队!

毕竟在没有无线电等有效辅助指挥硬件的时期,调动大兵团作战实在是太过困难,这也是古代战斗中,双方军队人数几十万,但却极度依赖于摆阵迎敌。

因为双方将领都知道,一旦战斗开始,军队的阵势几乎无法改变,应对突发情况只能依靠原先摆好的阵势,这就要求,将领在战前摆的军阵额外重要!

比如说预留出支援的道路,哪只部队在什么情况下跑到什么位置,这都是需要阵型的!

不事先安排好了,到了战斗时,在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里,再想及时调遣就难喽!

预备队还可以通过骑马的传令兵,一线作战部队就只能依凭之前摆好的阵势了!

至于什么擂鼓吹号与旗令等等传达方式,只能在战场上输出最基本的进攻与撤退号令,随机应变的横向调动和纵向调动,根本无法实现!

更别提集体向左向右转了!

不过,欧洲战场由于双方兵力较少,反倒是调动起来更加频繁,说白了,就是军队人少灵活好指挥!

就这样,在美洲荣誉独立团核心主力基本垮掉后,蒙多拉临危受命,带着虎狼陆战队向江户城挺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