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吐蕃到此地的路况倒是好了不少。大唐能增兵,吐蕃也可以增兵,打起来就没个头了。现在大唐内部只是勉强保持着和平,哪打得起这种仗?
还有最关键的,此地南边也不安稳,那里是六诏之地。
想当初,吐蕃赞普赤都松赞率十万大军入侵六诏之地,在大获全胜之机暴病而亡,吐蕃被迫撤军。
经此一役,六诏损失惨重。但相对而言,蒙舍诏受的损失最小,残存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五诏。
因为蒙舍诏在六诏最南,又名南诏。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南诏几乎都要一统六诏。
姚州和州对于大唐来说,那是偏远得不能再偏远的地方了。但对于南诏来说,却是异常富庶之地,早就有染指之心。
现在的情况是,姚州、州本为大唐之地,吐蕃和南诏都有染指之心,吐蕃已经有了行动,南诏有没有实际行动朝廷还不知道。
与此同时,大唐想联南诏对付吐蕃,吐蕃想联南诏对抗大唐,局势异常复杂,急需一位够份量的朝廷大员去处置姚州乱局。
崔耕曾经任剑南道查访使,在剑南道旧部颇多,德才兼备,简直是处置此事的最佳人选。
对于崔耕本身来讲,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即便不谈那些忧国忧民的情结,到蜀地去大展手脚,总比在长安被软禁强得多不是?
所以,郑这个主意,没人能够拒绝。
三日后,朝廷正式讨论姚州、州的问题,李隆基顺势提出,要崔耕出任剑南道安抚使,以岭南道之力处置姚二州蛮族叛乱,以及应付吐蕃和南诏可能的进攻。
崔耕想了想也就允了,不过,他提出了一点要求。自己这次出镇剑南道,就不必挂一个宰相的虚衔儿了。至于自己的宰相之位,可由崔来接任。
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时,崔还是宰相。政变成功后,李隆基就以崔贪污受贿为名,打发他去做华州刺史了。
崔耕此举,算是用自己出外,换取崔为相。李旦想了想,崔是太平公主的姘头,自己还要靠太平公主平衡李隆基,也就允了。
不过李旦趁机提出,既然崔这个大贪官可以原谅,那萧至忠是否可以原谅呢?
萧至忠以前依附韦后是不假,但是,总体来讲,他还算是清官一名。崔耕没什么意见,表示同意。
眼瞅着李旦和崔耕三言两语,敲定了萧志忠为相,李隆基简直郁闷的想吐血。
无它,萧至忠的儿子在唐隆政变中为乱军所杀。他不对自己恨之入骨,除非太阳从西方出来!
父皇随口一句,就又在宰相班子里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对头。现在的宰相班子成员是:姚崇、宋、刘幽求、李成器、唐休、崔、萧志忠,自己在里面的力量几乎可以不计了。
他高声道:“若崔、萧至忠都可以为相,我以为,另外一人更应该为相!”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