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这两天天气好,掰出来的玉米还是应该尽早晒出来,今年开始,户部收税可收部分玉米,若是晒得不好,只怕明年衙门又要降成了。”
自玉米推广后各地种植玉米的面积增多,今年年初,户部就出了条例,从今往后,赋税可用玉米交,却是两斤玉米抵一斤的稻谷或小麦,最多能抵赋税的三成。
也就是说,以后大家交税,能用玉米交三成的赋税。
以前不是没出现过高产作物,但从没有一种能与水稻和小麦相比,除了保存的问题外,就是纳税的问题了。
农民种地,纳税占了很大一部分,朝廷只收稻谷和小麦,你就得种这两样,而这两样产量低,对土地挑,产量上不去,纳税后大家就只能吃着稀粥野菜饿肚子继续周而复始的种地,若是遇到灾年,就完全是听天由命了。
而朝廷现在同意用玉米纳税就是打开了局面,玉米这东西东西南北都能种植,又易保存,虽然两斤玉米才抵一斤稻谷或小麦,但耐不住这东西好种,而且高产,对于一些还不适宜种植高产稻的地方简直是福音。
佃户们也很高兴,想到能用玉米纳三成的赋税,能留下更多的米,他们也很高兴,纷纷向北行礼,感激皇恩浩荡。
马祥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一直插不上话,等到穆扬灵将田庄的事了解完,太阳西落的时候,马祥才有机会站在穆扬灵的跟前。
但穆扬灵并没有问他话,而是指了小亭道:“听说你对田庄的发展很有些心得,有什么话你可以和小亭说。”
一句话就打发了他,马祥的脸色有些青白,但并不敢像上午那样开口辩解。
穆扬灵就带了人回别院。
小亭对马祥和气的笑笑,拉了他去说话。
小亭这几年历练,性格沉稳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咋咋呼呼的,加上当年他犯错,使得他丢掉了在王爷面前的差事,反而捧起了小楼,这些年行事更是谨慎。
所以他去问马祥,就算马祥比他年长好几岁,依然被他套出话来。
拉上马祥的两个兄弟和两个佃农,两壶酒下去,他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
小亭回别院回话,“马大富当年卖儿子签的是死契,牙人把他卖给广州城的一个客商做下人,那人是跑琼州水果生意的,但没出半年那客商过海的时候就沉了两船的水果,加上伤亡的伙计,损失惨重,他和不少下人都被遣散卖掉,正好就卖给了琼州当地大地主。”
“琼州水果很好卖,那个地主手里大片的土地都种的水果,他就被安排在果园里当小工,一个月的月钱不过两三百文,连吃食都时常被克扣,做了五六年,还是一文钱都没存下,但他对种植果树很有心得,他们果园里种的果树他都会料理。琼州本就是穷凶极恶之地,历朝历代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一年前当地土著和流放的犯人们起了冲突就打到了他们的庄园,也巧,他们东家的独子正巧来庄园玩,他机缘巧合把人给救了,就求了自由身,他东家还给了他不少钱财。”小亭说到这里一笑,“他应该是拿着钱去闯荡了,只是亏得厉害,用剩下的最后一点钱回了家,也算是衣锦还乡,娘娘,他会提议两个庄头种果树应当是打起了贩卖水果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