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血债只能血偿(1 / 2)

酒水喝到浓处,徐谦瞥了王直一眼,道:“王船主深明大义,本官一定启奏朝廷,将来呢,自然还需要仰仗于你,这海路安抚使司,打算在双屿港设副安抚使衙门,若是所料不差,这双屿港,怕还要有王船主鼎力相助。”

听到这番话,王直不由定下心来,他最怕这什么钦差翻脸不认人,现在既然已经提到,要任他为海路安抚使司副使,又命他驻守双屿港,可见这钦差,对他还颇为信赖。

王直忙道:“多谢大人抬举,草民在双屿港盘踞十年,要治理双屿港,其实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过往的私商和水手,还有大量的货物中转交易,若是管的紧了,则会闹出乱子,若是管的松了,又有人横行不法,所以草民以为,朝廷要治双屿港,其一便是要立威,其二呢,则是要立起规矩,规矩不必多,可是必须严格执行,这叫内紧外松,规矩不大,就给了他们许多自主权,可是触犯到了朝廷的底线,则必定严惩,这就是保证他们不敢违法乱纪……”

王直沉默了一下,又道:“再者,双屿港南接吕宋,东临天朝,北望朝鲜,西眺倭国,这是地利,朝廷要平倭患,说穿了就是不可堵而必须疏,海上获益甚大,朝廷越是禁海,这利益反而越多,所以禁止的越是厉害,就有越多的商贾以及百姓铤而走险,如此一来,由于没有朝廷约束,订立出海的规矩,这些人到了海上之后肆意胡为,渐渐的,也就成了倭寇。因此草民以为,朝廷禁海和平倭的倭寇是相悖的,要灭倭,至少也要开一个口子,某种意义默认走私商贾的存在,并且借着双屿港,对这些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不守规矩的严惩,以儆效尤,而对守规矩的,给予一定鼓励,如此一来,海上有了规矩,走私商人们能借此安生立命,又哪里会想着去做倭寇?再有,倭寇的人员复杂,有大明的流民,也有倭国的流浪武士,更有佛朗机的破产商人和水手,这些人因为巨大的利益而走在一起,朝廷禁海,等于是将他们推到了化外之地,灭绝了他们正当行商的希望,与其去将他们当作敌人,不如将他们组织起来,让朝廷来主导这个贸易,不但要在海上建立规矩,还要吸纳这些人手,第一步,先垄断对朝鲜、倭国的海贸,此后,再利用佛朗机人,垄断对南洋的贸易,设立水师,巡视四海之余,又可为朝廷增加岁入,岂不是好?”

王直看了徐谦一眼,他也不知道徐谦能不能听懂他的意思,继续道:“这海上本是无主之地,朝廷若是不去占,自然就有人去占,就如这佛朗机人,先是占据爪哇、又是占据吕宋,现在又对台湾垂涎不已,已有佛朗机人在台湾设立了据点,迟早一日,他们要垄断倭国,甚至于威胁大明朝,佛朗机人锐意进取,如今涌入这里的越来越多,朝廷难道能坐视不理吗?”

“若是朝廷肯命草民驻扎双屿港,草民一方面,必定肃清倭寇,另一方面,要设立武装,保障海上安全,最终的目的,却是和佛朗机人争雄,将他们赶出这里,佛朗机如今船坚炮利,又有佛朗机朝廷为他们后盾,野心勃勃,早有侵蚀宇内之心,不可不防。”

王直不知是喝了一些酒,又或者是想卖弄自己的知识,当然,言辞之中难免有些危言耸听,他这一箩筐的话说出来。徐谦倒是没有生气,反而笑道:“想不到王船主竟有这样的心思,本官早就说什么来着,王船主乃是人杰,本官得王船主一人,便可以高枕无忧。”

王直见徐谦并不反感自己的看法,倒是定下了心神,又滔滔不绝的道:“这都是草民的一些浅见,草民虽孤悬海外,可是一直心念故国,能为朝廷效命,草民喜不自胜。”

徐谦微微一笑,道:“你说的可是当真?”

王直立即道:“千真万确。”

徐谦哈哈一笑,抚掌道:“好,好的很,是了,令妹现在还在京师,你既肯服气,那么我自要请朝廷将她放出来……只不过……”

王直立即道:“舍妹从前冲撞了大人,实是万死之罪,大人若是肯饶她,便是王家的大恩人,舍妹年纪已是不小,倒也有些聪慧,我兄妹二人自幼无父无母,相依为命,若是大人不弃,大人不妨纳舍妹为妾,如此,草民也可安心王事,不敢心怀二心。”

王直终究还是聪明人,他当然清楚,既然归降,朝廷未必肯当真信任自己,而现在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本钱,为了取信这徐谦,这个妹子,怕是只能送出去。

况且徐谦小小年纪,就已贵为学士,如今又立下这等功劳,将来的前程似锦,王氏兄妹唯有依靠着这徐谦,才能有出头之日。

徐谦眯着眼,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点头,只是微微一笑:“你的心思,本官已经知道了,本官见你有如此诚心,将来少不了重用于你,方才你说的那些见识,也令本官对你刮目相看,王船主,咱们酒也喝了,不妨和我一起去看戏如何?”

“看戏?”

王直呆了一下,立即露出笑容:“大人相请,草民岂敢不尊。”

此时天色竟有些黑了,冬日天黑的早了一些,徐谦带着王直登上武林门的城楼,向下眺望,便可看到武林门外的瓮城。

瓮城是隔绝于城外和内城的一种军事设施,占地不小,倭寇们就关押在了这里,而此时,城门已经禁闭,相当于这些倭寇被囚在这里,进不了内城,也出不了武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