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战国四名将之首(2 / 2)

明英宗朱祁镇:原来这就是武安君的意思?这不和冠军侯,勇冠三军一样?

宋高宗赵构:哈哈,一说起白起,朕就想起了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隋炀帝杨广:赵括是废物?不见得吧~

明英宗朱祁镇:怎么?隋炀帝你莫非觉得赵括是一个名将?

隋炀帝杨广:在他之后,评他功过易,在他之位,行他所行之事,难。

隋炀帝杨广:长平一战前,秦,赵两军僵持三年,秦军损兵折将,但赵国也没好到哪里去,继续僵持下去,赵国就要粮草不济了。

隋炀帝杨广:故而,赵王比秦王,更想早日结束战争,再加上阏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使得赵王心存侥幸。

隋炀帝杨广:如果举国之力一战,未必不能大败秦国,故赵王才会以赵括为将,替换了廉颇。

明英宗朱祁镇:哼,说一千道一万,赵括还是输了。

明英宗朱祁镇:区区一个败军之将,也配的上隋炀帝你这般夸奖?

隋炀帝杨广:听朕说完,粮道被断,首尾分离,只能构筑垒壁坚守的赵军。

隋炀帝杨广:在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的情况下,赵括还敢集结大军突破。

隋炀帝杨广:最后终不能出,赵括又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

隋炀帝杨广:祁镇,倘若换做是你,恐怕一早就归降了吧?

唐宣宗李忱:朕看史书记载,秦国为了这一战,也算是元气大伤。

唐宣宗李忱:秦昭襄王征调秦国河东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参战,还亲赴河内督战。

唐宣宗李忱:长平一战,赵国倾国之力一战,秦国又何尝不是?

魏元帝曹奂:武安君白起比张巡还狠,把赵军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卒回赵国报信。

魏元帝曹奂:长平一战,秦军先后斩杀,坑杀的赵军,加起来都四十五万人之多了。

魏元帝曹奂:自此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啊。

宋高宗赵构:那曹贼还不得乐坏了?那时候的赵国,简直就是女儿国啊!

魏武帝曹操:……

魏元帝曹奂:……

明兴宗朱标:……

晋惠帝司马衷:咦,朕看史书上记载,秦昭襄王想让白起统兵攻打邯郸,白起屡屡拒绝,这才被赐死。

晋惠帝司马衷:可是白起为何不去?他可是一生未逢败绩的名将啊!

隋炀帝杨广:哈哈,晋惠帝你也不仔细想想,白起在长平一战,可是坑杀了几十万赵军降卒。

隋炀帝杨广:如此血海深仇下,白起怎么敢去统兵攻赵?

明英宗朱祁镇:啊?是这样?难道不是白起觉得攻打不下邯郸,怕丢了自己一生未尝败绩的威名?

宋高宗赵构:什么啊,依朕之见,白起分明就是心有反意。

宋高宗赵构:你想想白起战功有多卓著?真要是再灭了赵国,封无可封,进无可进下,白起就剩下起兵造反这一条路了。

汉高祖刘邦:为何就不能是秦昭襄王飞鸟尽,良弓藏?

明孝宗朱佑樘:哈哈,完颜构,你现在是不是看所有名将都心有反意?

明思宗朱由检:其实这也是秦昭襄王太过自大了,要是在长平一战后,就让白起继续攻打赵国,就不会有这么多事。

明思宗朱由检:都怪秦相应侯范睢中了苏代的离间计。

宋太祖赵匡胤:这就是将相失和的下场。

宋太宗赵光义:谁让白起屡屡称病不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