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东宫(2 / 2)

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太子,居然敢四处鼓噪,去贬低自己的父皇,从而来为自己挣取名誉,这样的儿子,赵佶还肯将天下交给他?

沈傲郑重其事的道:“臣遵旨。”

………………………………………………………………………………………………………………………………………………………………………………一场朝议,不欢而散,整个朝廷只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又开始重新洗牌,李邦彦黯然收场,程江还乡,好不容易能接触到政务的太子又要回到东宫读书,真正的得利者是平西王,同时还有杨真。

杨真这么个平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甚至大家都拿他当做粪坑里的硬石头一样的人物,这时候居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朝议刚刚散去,便有许多平素连见面都不太大招呼的朝廷大佬过来向杨真道贺。

杨真却是板着个脸,道了一句:“老夫受陛下所托,不敢懈怠,今曰既然做了这门下令,就不该尸位素餐,从明曰起,从门下省开始,彻底核查各级官吏,平素做事竭力的,留下继续任用,若是有疏忽懈怠的,直接开革吧。”

杨真说得轻巧,却把大家吓得面如土色,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这位杨大人的第一板斧就是拿满朝的官员开刀,果然不愧是茅坑中的石头,又臭又硬。在大宋做官在历朝历代都是最舒服的,没有廷杖、没有杀头、开革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家都不容易,好不容易端上个金饭碗,谁砸了大家吃饭的家伙还不要和你拼命?偏偏杨真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让所有人石化了。

开革……你以为你是谁?

许多人的心里勃然大怒,尤其是几个尚书、侍郎,脸色都变得不太好了,先从门下省开始,接着就是三省,再就是六部,和京中各衙门,作为朝中大佬,大家当然不必怕杨真,可是谁家没有几个亲近的子弟和门生,到时候把火烧到他们头上,这可如何是好?

杨真见众人不说话,恬然道:“此事老夫会向陛下陈情,只要旨意一下,大家就都做好准备吧,这汴京城的冗员太多,上行下效,可想而知下头是什么样子?”他负着手,眼睛落到要从殿中出去的沈傲身上,朝沈傲道:“平西王留步。”

沈傲笑呵呵地驻足,回头走过来,道:“杨大人,恭喜了。”

杨真板着脸道:“恭喜的话就不必说了,老夫要清理京中的冗员,不知殿下可支持吗?”

沈傲两眼一瞪,真以为自己听错了,冗员的事历朝历代都有,到了徽宗朝的时候更是到了顶峰,原因无他,每年都有恩科,现在读书的又这么多,可谓是书生多如狗,朝廷先是弄出一个进士及第,后来觉得科举的人这么多,于是又扩招了一下,添了一个进士出身,再后来还有个赐同进士出身,这些人说白了都是官,而且大宋做官,基本上没有退休一说,老爷们都有一颗火热的悬壶济世之心,不工作到瘫痪在床或是撒手西还的时候是绝不肯挪窝的,请辞致仕那只是倒霉蛋的事,大多数人还是活到老,干到老,一定要干到油尽灯枯,一定要干到儿子生了孙子,孙子生了曾孙不可。

可是现在,这位莫名其妙进了门下的杨大人突然要清除冗员,这就等于是让一部人提早休假,休假这东西,身为大宋的官儿,作为这些读了圣贤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侮辱,人家还年轻气旺,还要为朝廷做贡献,怎么能说走就走?

沈傲不禁感叹道:“杨大人实在太有魄力了。”

魄力这个词,对古今中外的政客官员来说都是一个忌讳的词句,魄力就意味着要得罪人,得罪人就意味着要被人反攻倒算,遭人反对,在后世,反对或许不过是轰你下台,可是在这个时代,说不定人家是要往死里整的。商鞅车裂了,张居正被人挖了祖坟,杨真的下场会怎么样,恐怕只有天知道。、杨真看向沈傲,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道:“殿下认可老夫的提议吗?”

许多人的眼睛朝沈傲这边看过来,沈傲沉吟了一下,从本心上,沈傲也不太喜欢官员们没事去发挥什么余热,可是他当然知道,支持杨真的后果会是什么。

沈傲犹豫了一下,淡淡地道:“杨大人若是写好了奏疏,便送到本王的府邸来,本王署个名吧,这件事做得好了,也是利在千秋的事。”

沈傲这时候心里想,他娘的,杨真敢做,我这愣子为什么不敢?反对?谁来反对试试看,本王一巴掌扇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