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雁门(1 / 2)

大汉绍武 懒猫和贱鼠 1772 字 3个月前

刘裕与秦琼这一喝,便是一下午,二人自然喝了个酩酊大醉。

等吴伯带着下人过来,想把他们分开扶回房间休息时,却发现怎么也分不开两人。

最后,无奈的吴伯只能把两人一起搬到床上,为二人洗漱一番后,再贴心的盖好被子,这才退了出去。

于是刘裕就和秦琼就这样抵足而眠,直到次日天亮。

等到刘裕醒来的时候,看到秦琼的脸时还真是吓了一跳。

自从他八岁之后,就很少和他人睡在一张床上,除了刘仪那个小丫头,毕竟他骨子里还是一个现代人,跟别人睡一起怎么都感觉很别扭。

没想到,现如今第一次跟一个男人睡,竟然给了秦琼。

刘裕揉了揉因为宿醉有些头痛的太阳穴,起身舒缓了下身子。

这时秦琼也被刘裕的动作所惊醒。

“叔宝,醒了啊。”

秦琼同样揉了揉太阳穴:“季安兄真是好酒量,琼还是第一次喝这么多酒,真是失礼了。”

“哈哈,叔宝,不瞒你说,我也是第一次饮这么多酒,昨日也没有比你好哪里去。”

“季安兄真是海量啊。”

两人又聊了一会,刘裕这才唤来下人伺候他们洗漱。

吃过早餐后,周括过来询问刘裕:“公子,我们何时出发前往雁门,和二公子汇合。”

“叔宝,你看呢?”刘裕转头问向秦琼。

“我看我们还是早点启程吧,毕竟我们也不知道大军什么时候从雁门出发。”

刘裕沉吟的点了点头:“也好。”

而后转头对吴伯吩咐道:“吴伯,麻烦你准备些甲胄,对了,家中可有长朔,有的话准备几根。”

“好的,四公子,我这就去准备。”

……

雁门关,也叫勾注塞,西陉关。

古语有云: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

上古称北陵,西周时候雁门关还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隘口。《穆天子传》卷一:“甲午,天子西征,乃绝隃之关隥(隥,阪也。疑北谓北陵,隃,雁门山也)。已亥,至于焉居,愚知之平"

春秋称勾注塞,“塞”是“关”在不同时期的异称。“三关要冲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正是古人对“塞”和“关”理解的写照。到战国末期,雁门关已成为天下一座著名的军事要塞。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形》篇载:“天下九塞(九塞指“河北的井陉、令疵、居庸,河南的大汾、渑陀、荆阮、方城、淆阪和山西的勾注”),勾注其一。”勾注即雁门。

也因此被后世人称为“中华第一关”。

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夺取了林胡与娄烦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雁门郡,云中郡和代郡。

后来,李牧奉命镇守雁门,以防备匈奴南下。

始皇帝时期,又有蒙恬自雁门出关北荡匈奴,“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

汉高祖时期,韩王信反叛,引匈奴自此直驱晋阳。

等到了汉武帝时期,面对匈奴人不断猖狂的南犯,这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开始着手反击。

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征发士卒整修雁门关。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在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局面。

自勾注山脚朝山脊望去,便见一座雄城屹立其上。

雁门关就坐落于雁门郡北部勾注山脊上。

后世雁门关(今日所见的雁门关,是宋代的遗址和明代的遗存)关城西南约5公里,位于代县白草口乡和太和岭乡之间的分水岭之间。

海拔1625米,由人工凿开一条顶宽30米、底宽3米、谷深20米、东西长50米的巨大壑口;壑口底部有石块平铺成路,有弧形砖,当系门洞遗物;东西两边,山路下延。

两边的山势最陡,“惟可通车,故穿凿以度。”

一里之外有河谷,终年山泉流淌,清洌可饮。

刘裕等人就在这河谷不远处的大道上,等待着自家二哥。

毕竟军营不是随便出入的地方,所以刘裕让周括前去报信,他们则在这里等着。

没一会儿,刘裕便见到了一个骑着马的人影,朝着他们这狂奔而来。

“四弟,四弟!”刘盛一只手拉住马缰,一只手高举马鞭挥舞着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