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算几大藩王想要当皇帝,也得先要考虑百姓的感受。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那么你便是造反,而不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改朝换代。
大业四年冬,杨未央正式成为学宫的一名学子。
不过他这位学子可是和求学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学院好多人也对他感到不满。毕竟一个声名狼藉的人和他们一起学习,他们的心里才不痛快。
杨未央入学的第一天,便被自己的老姐领到了一个白发老叟面前。
“夫子好!”白发老叟对着杨绫罗行礼道。
杨绫罗连忙托着老者的手说道:“陈先生不必客气,这是我弟弟,就交给您了。”
“夫子吩咐,自当遵从。只是世子殿下来说诗经,这不太合适吧?”陈百生道。
杨未央抬头看了一样杨绫罗,连忙说道:“陈先生此言差矣,学生也读过不少的书。虽然风评不佳,但是对于整个五国来说,也算是能够吟诗作赋的杰出人才。”
这话一说,不仅是陈百生笑了,连杨绫罗都笑了。
谁不知道你经常买诗,然后告诉别人这是你自己写的,现在来这里装大尾巴狼,也不怕惹人笑话。说西蜀王的儿子别的本事没有,吹牛逼倒是天下一绝。
杨未央也没问人家笑什么,说这句话连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虽然蜀地多是读书的种子,但是这位世子殿下只会看书,不会读书。
你见过手拿着书,两眼看着天空摇头的书生吗?
在大隋王朝,出身早已经决定了一切。就算杨未央是一个读书的种子,他读书又有什么作用。都说十年寒窗苦读,最后能够考起一个状元便是受到祖上的福荫了。可惜他贵为西蜀世子,未来有可能世袭王位的贵公子,是不可能被认可去参加科考的。
“世子读百家书,应该知道诗经讲什么!”陈百生继续道。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而不是恶意的刁难。这位陈先生的意思很简单,如果是夫子吩咐他是怎么也会收下杨未央这个学生的,可是如果他对这些一窍不通,只能够让他顺其自然了。
所谓顺其自然,便是让杨未央留下一个挂名即可,学习时间他依旧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这位陈先生,绝对是一心求学,而不参合时事的老学究。
杨未央答:“说道诗经,我倒是颇有研究。以前在西蜀的时候,经常抱着书一看就是大半天。那些年,能够将诗经的内容都给背下来,现在**了几年只记得那几句了。”
陈百生问:“不知道世子记得的是哪几句,又有何等的理解。”
杨未央想了一会才回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杨绫罗差点没动手,她已经完全摸不透这个家伙脑袋里面养的什么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