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边归拢柴禾,一边唠家常似的,声音也并不低。
说实话,看他们这样,陈建国还是有些着急的,都是一个院子住着的知青,到时候万一真的就是没有柴禾,你说他们真的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寸步难行,看着他们冻死吗?
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但是看着他们这么悠闲,陈建国不由得又叹口气,
“现在不抓紧时间,过半个多月差不多就是秋收,你们刚来,一下子就把劳动强度提到最高,你们的身体也适应不了。
秋收期间起早贪黑,劳动强度高,又累得很,不说有没有时间,压根儿也没有那个精力去惦记柴禾,干活回来恨不得直接睡过去,听说连起来做饭吃饭,都费劲的很。
秋收完事了,是村里集体上山,捡山货啥的,算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人家捡山货,你捡柴禾?”
那肯定不能,怎么说,还是肚子重要。
“秋收后到入冬,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来月的时间,还有这园子得收拾,冬天的菜得准备,粮食不够的话也得提前换,其实算算,也没有多少时间。”
陈建国没赶上,但是谭雅君有经验,照搬过来,倒是也挺合适的。
说话的功夫,跟凌卫东一起来的钱程和袁野也凑了过来,听了这话,三个男知青都沉默了一下,看着他们的衣服,家庭条件应该不是差的,陈建国就加了一句,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这边靠北有煤矿,有煤场,如果你们有门路买到煤,这些问题也都不是问题。”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眼神,似是有些无奈,
“这个好像不行,”
来之前,家里一再嘱咐,消停的别出幺蛾子,外面乱着呢,为了偷这点懒,万一再真惹出点啥事,不值当。
“我们还是老实的去捡柴吧,别到时候真的挨冻了。”
看着不像是那几个知青一看就是无事生非的,陈建国也愿意多说几句,
“这倒是,而且,做饭烧水什么的也都要用柴禾,所以这个数量,肯定是不少的。
这边的灶都是连着炕的,这边烧火,炕上就能借力,这样也能节省不少柴禾,这边的冬天很冷,我们去年来的时候已经入冬了,屋里的火几乎整天都不能灭。
不过,这柴禾倒是也不挑,枯枝,树叶,蒿子,秋收后的苞米杆子,苞米瓤子,只要能烧的都行。”
“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我们现在来的是不是不是时候啊?就是捡柴,也有点晚了吧?”
陈建国摇摇头,
“那倒也不是,人家村民是随时看见能烧的就往回捡,家家人都不少,咱们跟他们不能比。
像你们一个屋好几个人的,这些也都是可以几个人平摊,这样下来,也能轻松不少。
我们去年来的比这还晚呢,好像是刚秋收完,他们要上山的时候。
没有办法,天天的跟着简知青上山去捡柴禾,后来落雪了也还去了一些日子,这不,也挺过来了。”
说到简单,几个人还是有些好奇的。
“简知青,不是说她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吗?我看着,她好像不大呀?”
说到小伙伴,陈建国正经了不少,
“没错,简知青是刘家屯第一批下乡的,那一批也就她自己一个人,来的时候才十五岁,现在也才十六岁。
当时就她自己,她不愿意浪费知青院的资源,就把村口那个小房子买了下来,自己找人修理了一番就住了下来。
就是刚进村的那个小房子,院子很高,但是里面就是一个人的小房间,进屋就是炕,我们过去,都是坐在院子里,那屋子转身都费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