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心如止水(下)(2 / 2)

“小清儿,也不知道,只记得昨晚听道士哥哥提笔落下,声音挺好听的,可那字写得忒难看了,便觉着无趣,听着听着就要睡着了,可哪知道困意刚刚袭来,那字就如同活过来一般一个个冒着金光往小清儿的脑袋里钻。”

“小清儿只当是睡迷糊了,可一觉醒来那经文却是如同刻在脑子里一般,想忘都忘不掉。”

“师傅平日总是说糖人吃多了不好!”

“昨夜,小清儿是不是吃多了糖人中邪了?”

“待会要不要烧一碗符水驱驱邪?”

小清儿仰头问道。

“这是天大的机缘啊!”

老道士刚刚说完,一个念头便陡然跃上心头,难不成自家徒弟是传说中的天生道胚?念头涌上心头便无法压下,老道士又惊又喜。

“小祖宗,答应师傅一件事,”

“往后脑子里的经文不可以告诉任何人!”

老道士郑重道。

“师傅也不可以吗?”

“不可以!”

老道士迟疑了片刻后,

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

“怀璧其罪,”

“在武当山将这典籍公之于众之前,小祖宗切记不可泄露半点风声。”

“何况这是小祖宗你的机缘,师傅我既然昨夜不曾记下,那便是命中无缘,不可强求,往后若是有意不妨多琢磨琢磨昨夜记下的经文。”

“若是往后修道有成,师傅是说如果,如果小清儿以后成了山巅境的修行者,记得报答昨夜那道友,还了这份果。”

老道士欣喜过后,

心态平和下来再度开口道。

“嗯!”

“如果小清儿往后能够成为大修行者一定会报答道士哥哥!”

小道姑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或许又是觉得不够,随即伸出四根手指对着青天保证道,小脸上满是郑重的神色。

破旧的道观前,

一大一小两个道士,

望着那山路的尽头沉思良久。

……

武当山下,

背倚千里苍茫山林,周遭江川大湖环绕,仰头望去林木葱翠,层峦叠障,曲径逶迤,可依旧隐隐可见金殿叠影藏于其中。

山门下,

一条布满青苔的斑驳石阶蜿蜒而上,有雾气升起,朦朦胧间不似人间景,亭台楼阁,好似天上宫阙。

“仙境峰峦缱绻,千壑凝眸金殿。”

少年郎站在台阶上手掌轻轻搭在扶手上,望着山间的若隐若现的殿宇喃喃出声,皆是前朝武当山兴盛时候修炼的殿宇如今还是可见当年盛状。

少年郎抬脚正欲迈步时,

“殿下,此经可抵半座江湖!”

“当真要赠?”

老僧眼眸睁开望着那重重宫殿目光灼灼道,在自己的认知中江湖只有佛道之分,至于其他的门派在千载岁月中不断更迭,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而这一部《道德经》从长远的意义上来看是当真抵得过半座江湖的。

不似无上修炼功法,确是基石!

“自然。”

“传功一事,”

“于我而言还要胜过这半座江湖许多。”

少年郎回身轻笑道。

“何况上师想要灭佛,这经文同样至关重要,《道德经》一出本殿不敢言道教定然兴盛,可想来若是运用妥当,至少能摆脱眼前的颓势,此消彼长便是这个道理。”

“既然殿下心意已决,老僧也不在劝。”

“如今殿下心境如何?”

老僧看着那个身穿蓝底青衫宽松道袍的少年郎眼中异彩连连,这几日的功夫凭借一部凭空而出的经文心境大为提升,眼下便是自己也看不出到了各种地步。

少年郎没有回答而是突兀的从怀中掏出那本已经撰写完的《道经》。

“哗哗哗……”

山间有清风徐来,

有翻书声响起,

落到了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老僧望着那扭曲的字体眉头舒展开来,可目光从书页移开,落到那台阶前云淡风轻的少年郎身上,越发的觉得自己有些看不透了。

“上师,可以登山了!”

少年郎望着武当山的方向,

迈步而出,心如止水。

蜿蜒台阶不知几万步,可少年郎依旧是不紧不慢的模样往,甚至有心情看周遭的景色,银杏深绿色的叶子从天上飘落,静静躺在少年郎的指尖,仰头望去篦子三尖杉,金钱松,一类难得一见的古木落于林间,配上那红砖绿瓦的古朴宫殿,那是一种道韵的沉淀。

少年郎没有停留,

而是径直往而去天柱峰而去,

登山时不过未时初,登上天柱峰时已经到了酉时末,仰头望去天边是翻涌的云潮,在夕阳落下是染上一层颜色,真真切切的霞光漫天之感。

转身回望太岳太和宫,

武当山原本武当山,名为太和山,传闻中北方真武大帝曾经在这里修道飞升为天帝,遂更名为武当山。

“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太岳太和宫取名也是与此有关,同样也是武当山最为尊贵之地,整个宫殿立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夕阳为那层层叠叠的瓦片度上一层金光,耀耀生辉,最顶端的金殿更是宛若琉璃,有光芒流转,神异非常,如同垂悬在漫天云海之中。

大岳太和宫旁,

一身穿白色道袍的老道士盘腿而坐在山巅崖壁巨石之上盘腿而坐,双手下压,口中吐气如长龙一般呼出十余丈,一分二,二分三,悠长的气息在天地间弥漫竟隐隐有搅动云海之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少年郎望着那布衣老道士不染丝毫凡尘污浊的模样轻声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