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继任人选(2 / 2)

马前卒 枪手1号 1683 字 4个月前

在大明遏制土地兼并,大力倡导工商业的政策之下,大量的地主卖掉了手中多余的田地之后,这部分资金便流入到了工商业市场,在极大的繁荣的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税收。现在大明在商业的税收,较之前越的时候,翻了十倍有余。

但这仍然堵不住整个国家财政缺口的窟窿。这便要说到大明另外一个赋税的来源了,盐务。大明立国之后,盐务所得来的税收,几乎占了整个国家税收的四分之一。

这个比例,便有些恐怖了。也就是说,一旦盐务之上出了问题,那大明便会摇摇欲坠。而大明盐务体系,却是继承前越而来,大明初定,王厚大刀阔斧的进行吏治改革,但唯有盐务之上,却是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王厚这最后一篇奏折,说得便是盐务。

按照王厚的调查估计,盐务一系上的官员,一年中饱私囊,上下其手贪去的税银,多达百万之巨。但前几年朝廷一直在打仗,所以明知其中问题,却是不敢戳破了这个脓包,只能苦苦忍着。而现在,总算有了几年消停日子,王厚认为,盐务问题当是解决的时候了。

轻轻的放下折子,秦风在心中想着,也的确是到了解决的时候了。

王厚已然不能视事,吏部尚书的接任人选,就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了,吏部为六部之首,选官任官,大权在握,而王厚在任之时,更是因为其资历的关系,吏部声势之隆,压得其它各部喘不过气来,即便是军队的人事任命,也得过吏部这一关。但王厚既去,吏部之声势必然应声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仍然是执六部之牛耳。

朝野上下,都有共识,这一次谁能继王厚担任六部尚书,那继权云之后的首辅之位,便当仁不让的会有该人继承。

现在秦风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沙阳郡的郡守方大治,另一个,则是太平郡的郡守金圣南,两人各有千秋,各有擅长,也各有支持他们的盘口。

太平郡,沙阳郡都是大明王朝的重镇,是秦风的起家之始,这两地的郡守,必将得到朝廷大用是所有人的共识,这一次吏部的任命,便是一个风向标,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件事情。

王厚支持的是太平郡的金圣南,而权云支持的却是沙阳郡的方大治。

王厚支持金圣南,倒不是认为金圣南的才具就一定比方大治高,而是认为金圣南是一个孤臣,此人最初始时,是被顺天军裹协的一个秀才,顺天军败后,他被俘虏,成了太平铁矿的一个矿工,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太平铁矿之中脱颖而出,一步一步的走上南,如今太平郡成为整个大明的军事重镇,不可或缺的一环,此人功莫大焉,而且此人没有后台,没有依仗,能有今日,全靠自己才具过人,兼之上头的赏识,正如无根浮萍,只能依附于皇权之下。在王厚看来,这就是金圣南最大的优势。

方大治之才,不下于金圣南,但其北后,却有着庞大的沙阳系集团,在外人看来,这是方大治的优势,殊不知在王厚看来,这却是方大治最大的不足。

而权云支持方大治,原因就不用说了。权云本身就是出身沙阳郡,任过沙阳郡的郡守,与沙阳一系的关系,就是权云想切割,也是切割不开的。

再看了一遍王厚的折子,秦风心中却是另有想法,这两个人,他还要看一看。两人各有优势,各有千秋,在郡治之上时,两人就互别苗头,那么,是不是将两人都弄到朝廷里来,让他们两个继续别苗头呢?或者谁更胜一筹,就在这种互别苗头的过程之中,展现出来了。

一个来任吏部尚书,另一个,就让他来当户部尚书吧!秦风在心里道,苏开荣的年纪大了,也该退下来休息了,而且他的儿子苏灿主政的大明中央银行,现在权利与日俱增,在大明政坛之上举足轻重,父子两人,都执掌大明财政之牛耳,这不是一件好事,老子给儿子让让路,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