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马沙尔将军发来电报,我们在百慕大战役中失利了,他感觉非常抱歉……”
“失利?”霍夫曼一阵紧张,“丢了多少军舰?舰队目前在哪里?”
“军舰没丢,一些战列舰吃到了炸弹,不过没严重伤害,航母编队基本安全,飞机损失也不算太大,唯一损失惨重的是伴随舰队出击的陆战队。”海军第一副司令邓尼茨元帅收到马沙尔的电报后不敢怠慢,当即觐见了霍夫曼,并详细汇报了作战情况。
当天白天,在82空降师第二波部队遭到舰载机阻击后,美国陆航迅速调整了作战重点,将攻击力量放在德军舰队上,百慕大岛上主要由82空降师已登岛部队发起对德军的围剿。贝克中校在5倍于己美军的进攻下,勉强支撑到傍晚时分,等陆战队全部登上接应的驱逐舰撤退时,连同伤员在内一共只剩下297人,几乎等于出战时总人数的零头,损失率接近80%。贝克战斗群不但被迫放弃同伴的遗体,甚至连大部分已被俘虏的原百慕大英美官兵也没法带走——只强行押走了50多个被俘的飞行员。
82空降师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在两天一夜的战斗中伤亡更加惨重,在德军地面、空中、舰艇三重火力打击下,第一批登岛的3000多人只存活600余,第二批登岛的3000余人只存活1600余,再加上飞行员的伤亡(被俘),前前后后差不多搭进去4500人,损失是德军4倍。特别是入夜后82空降师猛攻岛上德军残部时没料到德国军舰赶到,在舰炮火力覆盖下损失很大,被迫放弃进攻退守南部。
如果马沙尔此时能够再投放3个陆战营,李奇微和82空降师逃脱不了全军覆灭的结局,可惜舰队一共就只有3个陆战营伴随,贝克中校也没法让水兵上岸参战——一旦天亮美军飞机大举来袭就不是丢陆战队,而是要丢军舰了。于是,双方在凌晨时分脱离接触,德军匆忙消失在夜色中,马沙尔是在舰队转移后向柏林汇报了全部战况。
听完整体汇报,霍夫曼脸上阴晴不定,若有所思,半天后他问邓尼茨:“关于这次战役你怎么看?”
“在战略上无疑是比较成功的,马沙尔将军成功地调动了敌军舰队主力,拖延了敌军向马岛进攻的节奏,为我军增援部队赶到马岛争取了时间,但在战术上犯了很大的错误,当然,不能都把责任推在他一个人身上。”
马沙尔的错误很明显,即便邓尼茨有心维护他也不得不坦率承认,其错误在于:
首先,不该草率地让3个陆战营在百慕大上驻扎,攻击并俘虏百慕大守军已是德军全胜的局面,马沙尔自信心膨胀,试图通过驻扎该岛吸引美军进攻并为舰队歼敌创造机会的策略非常冒险,从结果来看,不但没达成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陆战队欲走不能、欲战不利的局面,头脑发热的冒险遭到了严重损失;
其次,在遭遇美军伞兵进攻后,马沙尔片面相信本方部队的战斗力,拒绝出动舰队或飞机为陆战队掩护,更没有当夜及时组织撤退,反而让他们完成剿灭美军的任务,结果陆战队的进攻因对方的空中优势而被遏制,根本无法顺利发起,幸亏陆战队战斗力惊人,通过夜间进攻勉强维持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如果战斗力再差一点,基本就是全军覆灭了;
最后,在面临壮士断腕的考验时刻,马沙尔没有果断舍弃陆战队遁走,而是迫不得已出动舰载机和舰队进行掩护和撤军,试图为已压下的赌局继续加注,这一点他本人没意识到,其他人包括远在柏林的邓尼茨都看得很清楚,幸亏美军舰队没能赶到现场,美国陆航使用的重型轰炸机对海攻击能力又差,再加上德军舰载机正好赶上攻击伞兵和运输机的运气,只要这两方面有一方面出现变故,马沙尔至少要丢掉好几条军舰,损失更多兵力。
在此期间他还两次拒绝了小泽的正确建议——马沙尔这点态度很老实,没遮遮掩掩藏着不肯说。
霍夫曼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德国海军高级指挥官存在的问题:与日本同行相比,包括马沙尔在内的海军高级军官一开始是自卑,面对英美舰队主力绕着走、不敢碰,除非是破釜沉舟没办法——比如从北海冲入亚速尔的那一次;后来是自大,打赢几次,占得便宜后开始头脑发热,以为英美海军不过如此,然后就遭遇当头一棒,比如这次百慕大战役失败,又迅速滑落到自卑——马沙尔建议把舰队拉回意大利休整,避开与英美交锋。
说到底,这是一战以后海军发展阶段断层导致的结果,无论作战理念、技术装备和指挥体系都跟不上时代,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就只有潜艇部队了,然后想赢怕输的作风又占据主导地位。霍夫曼能够穿越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装备和更多的军舰,也能够提供给他们近距离学习联合舰队的机会,但显然没法在一朝一夕中改善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