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百慕大的命令在德军内外受到了很多反对,因为在战略上看没什么必要,反而显得冒险,凯特尔就就劝霍夫曼能不能等到5月份,等刚刚建造完成的北海号完成海试,形成战斗力后再行攻击。北海级是德国利用大凤级航母进行必要改进和强化后推出的全新装甲航母,实力比英国两艘装甲航母硬朗得多,工期一共27个月比预定设计提前3个月完工。
在等待更多军舰服役并投入作战的选择上,双方态度基本一致,但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误区:金上将、特纳和米切尔等人想等待2、3月份埃塞克斯级投入使用,不料德军也在加速下水新的航母,双方力量对比并未显著失衡。
1月份时,双方主力航母5:5;3月份时,美国虽拥有9艘埃塞克斯级,但能投入作战的只有7艘,而德国正好2艘云龙改服役,战斗力还是7:7,甚至因为德国还多一艘不莱梅号,看上去以8:7领先;5月份时,美国拥有12艘埃塞克斯级,其中10艘能投入作战,德国将得到北海号,力量对比变成9:10,美国只有微弱优势在未来半年,美国单凭造舰就要取得压倒性优势是不可能的,美国固然一年能成24艘埃塞克斯,但德意轴心一年也能建成1012艘云龙改另加2艘北海级。
更何况,制约战斗力的除了军舰数量还有飞行员的数量和质量,德意当然也很难一下子凑齐30艘航空母舰需要的3000个航母舰载机组,但一定要强行凑,其结果和战斗力肯定比美国强行凑3000个机组来得高明。
不过,霍夫曼没有过多讲数量问题,只从另外角度要求舰队出击,因为这次出击是为了战略目标,同时还有其他一点个人因素。
他训斥总参谋长:“我答应了奥托,会给他一切尽可能的支援,现在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进入美国,我绝不能食言否则今后我说话还管用么?处于不利形势下的部队还愿意为帝国奋战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么?”
民主国家里,最高元首说话管用不管用,大家没人关心,这才是政治正确所以杜威的想法能不能实现,是可以大大打个问号的,不就是4年换个人吗!
国社体制下,元首的话怎么能轻易违反?事关元首威信、党的威信,错了也要硬着头皮执行到底,这也是政治正确!
更何况,让v4亮相是“高堡奇人”计划对美国施压的一部分,谈不上什么错误,凯特尔争辩两句就不响了他也知道原子武器的威力,不然为什么要处心积虑派最好的特种部队去干这些工作?
霍夫曼的用意很明确:一方面用v4导弹告诉美国人,占了百慕大就可以打到东海岸,另一方面,v4进一步靠前部署,可以在百慕大防空圈范围内打到橡树岭去!
如果这样美国还不就范,下一步霍夫曼就准备把杀手锏v6拿出来,用高达2500公里的射程告诉美国人,德国不但可以在巴拿马竖起导弹打到佛罗里达,还可以用xxx级超级潜艇在美军飞机完全够不着的地方用导弹打到美国东海岸,至于能装什么弹头,美国人可以自行脑补,反正拼常规、拼化学、拼核,德国都独步天下,我就问你怕不怕!或许日本在细菌弹头领域造诣更深,不过不要紧,借日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用。
再还不行,过两年v8就可以上场了至少6000公里射程,如在冰岛竖起发射架,整个加拿大、大半个美国全部能笼罩在覆盖范围内,如果在亚速尔竖起发射架,能实现对美国东海岸整个精华地带全面覆盖,等霍夫曼露一手聚变炸弹的底牌,美国人就可以好好挖一阵核掩体、核地下室来思考核冬天的场景了
等到v10\v12等图纸导弹项目变成现实,只怕连远东的日本和斯大林都要不得安生了不过在佩内明德规划进度上,这些项目成功大概还要10年以上。
3月9日夜间,德军对百慕大展开空袭,到3月10日下午,狮号战列舰已协同其他军舰开始炮击百慕大岛,准备尝试性发动登陆作战了。
现在,美国被逼到了墙角,整个局势一片混乱。
为实现在加勒比海和南美反攻的计划,参联会不但把舰队主力调集到了南方海域,阿诺德还抽调了大批东海岸熟练机组投入南线,使东海岸的防御能力降低到不忍直视的地步,等百慕大岛上的飞机被一扫而空后,身后的东海岸就派不出有力飞机前来支援了,即便b29们航程足够,但重型轰炸机攻击舰队总是有力使不出的感觉,更何况德军新装备的海毒牙可不是吃素的,战斗力吊打一切攻击机。
而且,德军分舰队的出现标志着参联会战役思想甚至战略思想的彻底破产:依靠拖时间、囤积兵力搞一波流的战术不行了,德国一方面用主力舰队牵制美军舰队,另一方面又派出力量不俗的分舰队投入进攻,让人陷入疲于奔命的绝望感。
虽然还有部分将领和参谋坚持先完成加勒比反攻,但尼米茨、麦克阿瑟等头面人物都知道形势严峻:一旦美国在加勒比海战役中折损过高,将在短期内丧失夺百慕大群岛的机会与实力,一旦让德军放手精英,则这把对准华盛顿的手枪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威力。
尼米茨脸色凝重地说道:“无论如何,百慕大不能丢,陆军必须战至最后一人,死死保住百慕大,否则东海岸将不得安宁。”
“死守命令我已经下达了。”麦克阿瑟问道,“现在的问题是救援,由于空军效果不理想,从本土出发又远,能不能请海军舰队赶往解围?”
“但大西洋舰队主力不是要对付德军舰队主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