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籀字(1 / 2)

时间已经来到了后晋天福八年十月初五,李煜之第一次踏入契丹国皇室藏书阁。

“煜之,这个藏书阁是爷爷在的时候建的,总共有两层。他非常重视各族的文化,因此专门派人收集了这些典籍,后来父王也派人收集了一些。这里既有契丹国的重要文化典籍,也有来自中原的重要典籍,还有原渤海国,室韦,吐谷浑等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典籍。我已经跟父王请示过了,这里面所有的典籍,你们都可以随意看。”耶律吕不古热情的介绍着。

“第一层主要是契丹族、室韦、吐谷浑、渤海这些民族的典籍,包含了各族的历史、名人、星相、医卜、祭司等方面的知识和智慧。这里不仅有珍贵的史料,还有关于各民族独特技艺和传统的记载。”

“第二层则是中原的文化典籍,这一层的书籍涵盖了中原各个时代的典籍,即使是先秦以前的孤本也有。无论是历史记载、名人传记还是奇闻异事,这里都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些失传已久的古籍。”

耶律吕不古的随口介绍,让李煜之顿时兴致盎然,他激动地说:

“那我们现在上去看看吧!我想知道这里都收藏了哪些时代的典籍,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稀有的珍本呢!”

看着李煜之兴奋的样子,耶律吕不古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美丽的容颜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一般明艳动人。她轻轻地点点头,然后引领着李煜之朝着藏书阁的二楼走去。

这一层都是中原书籍,不像一楼那样,契丹文、室韦文、吐谷浑文、吐蕃文这些,李煜之、刘葵她们都看不懂。

“这里大概有两千多卷典籍,按照各个朝代都分门别类的摆放着。”

李煜之、刘葵、宋霞、陈婕、封雉、欧阳清、华莞、冼梦丝、黄梅娇、孙琳、何碧分别走开,各看各的。

李煜之直接奔先秦以前的书架去,这个架子上摆放着几十卷典籍,有帛书,有竹简书,还有二十多个龟甲,每个龟甲都有一尺以上的长度,上面写有一些李煜之不懂的文字。

大概的翻阅了一遍,拿起一本帛书,李煜之瞬间来了兴趣,因为书名叫《籀字解析》,作者署名是马南郡。

籀文,也称为籀字,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书体称谓,特指籀文,出现在周宣王时期。太史籀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和规范,着大篆十五篇,世称《史籀篇》。《史籀篇》是一部字书,形态与古文大篆略异,主要用于识字启蒙,规范天下文字。籀文虽被定为标准文字但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秦国将籀文相对独立地承袭下来,并对后来文字的改造产生了巨大影响。秦灭六国,统一文字,罢与秦文不合者,“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灭六国前,籀文在秦国经历数百年的历史,在传抄中难免被改写,也会或多或少受到东方诸国文字的影响,但毕竟与后来的小篆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统。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综上所述,籀字的演变是从大篆开始,经过秦国的传承和发展,最终演变为小篆,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文字的规范化、线条化的趋势,也反映了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化对文字形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