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火热的培训班(1 / 2)

一秒记住【文学楼】,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老王养殖场里的那些首都来的大学生们要开养殖技术培训班了!”

“真的啊?”

“你听谁说的?”

“是不是真的啊?”

在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子的正中央,靠在一堵墙跟下正晒太阳的几个上了年纪的普通农民正一脸好奇或者是激动地看着刚过来的一个村民。

“那还有假吗?我跟你们说,今天我去王家庄找大学生兽医帮忙给我家那头牛治病。你们也知道,我家那头牛最近可是十来天都好好吃东西,为了这都愁死我了。”

“行啦,行啦,别说你家的牛了。死不死的管我们啥事,赶紧的说说培训班的事啊?”

“就是,就是,你家牛爱得啥病得啥病,赶紧告诉我们培训班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哎!你们呐!行了,老子今天高兴,就不瞒你们了。我是听给我的牛看病的那位兽医说的。据说是为了提高咱们养牛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养殖场的老王求着他们办一个培训班,专门给咱们讲解一些养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好事!好事啊!”

“我说老三,那个培训班啥时候开始?”

“对,对,啥时候开始啊?”

“今天就有,五点钟开始,每天两小时,七点结束。”

这人话音一落,其他人立刻一窝蜂似的跑了,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让老三很是不满,“我没说完的,讲完课还给放电影呢!”

放电影,在农村是没有电影院的。都是电影放映队带着放映机和拷贝以及其他设备到各村,拉上大幕布,接上村里的大喇叭,就随便找一处空地露天播放的。

这种放映方式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王勇关于未来记忆终止为止。他记得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组织三下乡活动。县里组织了好几支电影放映队走村下乡,挨个村的都走了几遍,除了播放电影主要是播放一些科学种田,养殖技术,防火防灾等等内容的科教宣传片。

那个时候,在农村已经家家都有了电视,手机,大部分年轻人家里连电视都懒得看了,而是直接在家里上网了。

所以,每次放电影的时候,除了一些好热闹的年轻人过来追忆儿时的欢乐时光,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来看热闹,远远比不上记忆里村子里放电影时那种万人空巷,隔着三五个村子都跑来看的盛大场面。

老王农场要请首都来的大学生给大家办培训班,教大家养牛的技术,并且每天听完课,都能看一部电影的消息犹如一阵飓风瞬间刮遍十里八乡,吹到乡亲们的心田脑海。

不论是养殖技术,还是电影都是这个年代连电视都没有普及,缺乏娱乐活动的农村人所急需的。

养殖技术可以让他们弄够更好的养好家里的牛,从而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靠种田想要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而做生意,那并不是一般人弄够干的了的。

对于大多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除了种地,恐怕就只有卖力气,到城里去打工才能挣几个钱来补贴一下家用了。

这个时期的农民对于城市,对于城市户口的渴望那是后世人无法想象的。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弄够在某一天被招工,他们会东拼西凑的拿出“几千块”的巨款来买一个商品粮户口。

建国后一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初,国家一直执行的倾斜政策,可以说都是让农民受尽了委屈,他们辛苦种出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交公粮,而且所有农产品的价格都是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以至于有时候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而在城市里,国家对市民提供低价粮,同时压低他们的工资水平。以此方法,来聚集起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一些国家主导的大工程,大项目。

所以这种社会现实下,农民们是真苦啊!这也是当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养殖增收,甚至是发家致富的时候,为什么王海的养殖场会一下子涌来那么多的农民。

他们苦了几辈子,实在是太渴望每天都能吃饱饭,每天都能吃上大米饭,再也不吃难吃玉米面和秫米。每天想吃鸡蛋就吃鸡蛋,想要吃肉就吃好肉,想吃鱼就吃鱼的城里人的日子。

可是没有技术的他们面对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行业,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他们只能自己小心翼翼地苦苦摸索。成了,万众敬仰,风光无限;败了,则可能家破人亡,一辈子翻不过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