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就是一乞讨为生的人的统称,民间称之为“叫花子”,“要饭的”。据民间传说,乞丐最早的,或者说是最有名的一个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帮助吴国打败楚国的伍子胥。
当初,身为楚国人的伍子胥因父亲被污谋反,全家人除了他之外全都被楚平王下令杀害,只有伍子胥侥幸逃过一劫。
独自一人的他走投无路,欲过昭关到吴国投奔吴王阖闾。可昭关已经得到通知,城门口贴满了伍子胥的图像,悬赏捉拿。
伍子胥又急又害怕,一夜之间须发皆白,面目全非,全身浮肿。结果,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他竟然靠着模样大变幸运的混过了关。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吴国都城之后,身上的盘缠终于还是花光了。没办法,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为了让自己不至于饿死,他只能想办法赚钱。
低头思考对策的时候,看到自己腰间的长萧,灵机一动,操起萧就吹了一段上古名曲,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自然,接下来就是乞讨的那一套说辞了,直到如今,很多乞丐依然再用。无非就是家遭大难,流落此地,身无分文,请大家发发慈悲,赏两个钱之类的。
有才的人总会有出头之日的,就犹如被藏在布袋里的尖刀一般,总有一天会刺破布袋,展露锋芒。
这不,伍子胥的好运来了,吴国公子,也就是吴王的儿子姬光听说了伍子胥的事情,见其相貌不凡,口才出众,生有异像,就将他恭敬地领入宫中,并委以重任。
而这位姬光不久之后,就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继位成为新一代的吴王。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春秋霸主之一。
自然,接下来就是报仇雪恨的故事了。伍子胥和孙武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一起领兵打败吴国,并且为了泄愤,将楚平王的尸体都挖出来鞭打,这也是鞭尸的由来。
只不过后来,伍子胥的结局并不怎么好。
因为多次劝说吴王夫差杀掉卧薪尝胆的勾践,可惜夫差不听。之后又急于进军中原,争夺霸主之位,率领大军攻齐国。伍子胥再次建议夫差不要先攻齐国,而是应该先彻底灭掉越国。
这次不仅再次遭到拒绝,而且夫差听信了太宰的谗言,认为伍子胥要叛逃齐国反吴。于是派人给他送了一把宝剑,另其自杀。
据传,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到城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结果,伍子胥死后九年,卧薪尝胆的勾践就在谋臣范蠡的帮助下,成功灭掉吴国。
正所谓千载空祠云海头,夫差亡国已千秋。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大概是因为伍子胥是一位名人的缘故吧,为了给自己脸上贴近,苏*州一带的叫花子,就尊称伍子胥为乞丐头,就是丐帮帮主。
乞丐这一说法,据考证大概出现在宋时。到清朝时,甚至乞丐都实现了制度化管理,对所有乞丐登记造册,也承认了乞丐的职业化。
各县都有管理乞丐的丐头,由官方指定,负责管理本县的乞丐。此时乞丐不仅有指定的乞讨范围,还不许硬索强讨,也不允许去自己范围之外乞讨。
而且,他们还有一套考核的办法。有没有为匪为盗的,还有其它什么违法行为,丐头要查出并上报官府。
如果有外来新乞丐,不得容留,由丐头报官,查明其籍贯后发口粮送回原籍。这大概就是清朝的遣返政策吧!
从古至今,乞丐几乎就是和人类文明同时出现的。人类最古老的三大行业就是妓女,刺客和乞丐。即使国外的发达国家,虽然有完善的福利和救助制度,可如今依然还存在这乞丐的身影。
华夏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不过因为时代的发展,华夏目前的乞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门很容易来钱的行业,于是乎纷纷厚着脸皮离家去外地大城市乞讨,并且很快就成为了职业乞丐。不劳而获,而且获利颇丰的乞讨者,几乎出现在了每一个华夏城市的每一个热闹繁华的地方。
很多乞丐的收入甚至比城市的白玲还要高,这也带动了无数人纷纷投身这一行业。更有一些丧尽天良的混蛋,拐卖来儿童,强迫他们进行乞讨。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说,王家庄出现了一拨乞讨的人群。而且这群人明显是有组织的,常常因为强行乞讨引发斗殴。
这才出现一天,就引发了三起斗殴事件。结果,老书记到派出所窜门的时候,看到了正在处理的一起斗殴的双方。
站在那里听了一段,老爷子立刻就怒了!
“翻了天了还!这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王家庄,一帮不学好的乞丐罢了,还敢在这里猖狂?给我都抓起来,遣返!”
其实这事根本不用老书记发话,这帮明显就是职业乞丐团伙的家伙儿也捞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