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朝堂交锋(一)(1 / 2)

乱世恩仇录 君行健 1631 字 4个月前

前些年,汪品浩未雨绸缪,为防备汪皇后一旦失宠后自己失了靠山,着力培养了一名面容娇美,舞姿绝佳的义女,准备献给当朝天子,以便借此女继续享有天子的恩宠。不虞世事难料,就在汪品浩准备将义女晋献给天子时,旧天子驾崩,新天子即位。汪品浩的确是老奸巨滑,事变从权,顺手就将此女作为登基之礼献给了新天子。

汪品浩为培养义女,不惜血本。经过名师圣手多年**,此女举手投足风情万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善舞,舞姿轻盈曼妙,可谓色艺俱佳,很快赢得了新天子的宠幸,被册封为婕妤。汪品浩自此父以女贵,隐隐有东山再起之势。汪品浩的再度崛起,让王凤和王莽深感不安,这才有了欲联手仇九,除此眼中钉的种种举动。

仇九在京师出现后,汪品浩预感到了不祥,已于前几日进宫,让义女在圣上面前给自己吹了枕头风。汪品浩因此有恃无恐,昨晚并未随马队外逃,而只是想转移一些见不得光的物品而已。今天,王莽弹劾自己,都在汪品浩的预料之中,他甚至知道仇九很可能会怀揣密信,进入议政殿。不过枕头风不是白吹的,汪品浩自信他们奈何不了自己。

王凤出班奏道:“圣上!圣上一片爱护臣子的拳拳之心感人肺腹哪!让做臣子的深为感动。这个王莽,不知进退,不识大体,妄参大臣,其心险恶,应当重重治罪!”

王凤与王莽是叔侄关系,圣上没想到大司马王凤能大义灭亲,很是满意,频频点头,刚想夸赞几句,不料王凤口风一转,道:“不过,圣上乃不世明君,断不会稀里糊涂治人之罪。臣以为,就让王莽把话说完,如果他空口无凭,诬陷大臣,再问他的罪,也好叫他心服口服。不知圣上以为如何?”

王凤这一段话,以退为进,实在高明,明着吹捧天子圣明,实质是在为王莽争发言权。要不然,圣上已经发话上王莽向汪品浩道歉,王莽要再纠缠下去,就有抗旨之嫌。

圣上也不是傻瓜,王凤把话一说完,脑子就转过圈来了,心道:“好你个王凤,竟敢把朕玩弄于股掌!”

不过王凤还真敢,王凤背景很深,明着不敢,拐个弯还是敢的,就像现在。

骑虎难下,天子被王凤一个马屁吹上了虎背,此时也顾不得婕妤爱妃的叮嘱了,虎脸皱眉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听听你王莽的舌头究竟能不能吐出莲花来,讲吧!”

王莽拱手道:“臣子谢谢圣上,圣上,还记得当年的那个抗倭大将军张达么?”

“你说的是那个勾结匈奴的张达吧,此等乱臣贼子,简直是我大汉的耻辱,提他做甚?”

“圣上好记性,没错,张达的罪名就是勾结匈奴,也因此,张家才满门被抄斩。”王莽向朝堂上众大臣环揖一圈,“当年,这件案子轰动朝野。今天朝堂上的列位大臣,很多都是此事的亲历者,应该还记得导致张达大将军被定罪的证据,是他与匈奴人的往来信件。但是,臣现以查明,那些书信,是伪造的!是有人仿照张大将军笔迹伪造的!”

又是一大块火炭扔进水里,议政殿内惊呼声如汤沸,嘈杂声中,王莽手指汪品浩,大声道:“先指使人伪造信件,再派人截获这些伪造的信件,然后以这些伪造的信件当证据,参劾张大将军,最终导致一代名将被害!前前后后,一环套一环,用心何其险恶!手段何等歹毒!圣上,列位大臣,你们可知,操纵这一切的,正是这位道貌岸然,时时标榜忠君爱国,处处宣讲仁义道德的汪大司徒——汪品浩!”

王莽这番话,义正严词,掷地有声。朝堂上的各位大臣,由于内心太过震憾,反而一个个大张着嘴,愣怔当场,朝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王大人,我请问你,先不说那些书信是不是伪造的,你又有何证据可以证明是老夫指使?再则,老夫既然发现了张达勾结匈奴的证据,管它是真是假,都该立即弹劾,至于证据的真伪,自有审案之人判断,老夫我只为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何罪之有?还有,老夫奉旨抄家,监斩,乃是奉旨办差,是尽忠,是做臣子的本分,何罪之有?”

汪品浩不愧是官场老狐狸,冠冕堂皇的短短几句话,便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而且俨然成了一个精忠报国,恪尽职守的典范。仇九听得气愤填膺,但此时已然冷静下来,知道还未到自己出场的时候,所以冷眼旁观。

“是呀,汪大人三朝元老,为我大汉鞠躬尽瘁,人所共睹。王大人,如果你再一味胡搅蛮缠,诋毁汪大人,朕可要治你诬告之罪了。”圣上为汪品浩的官品定了调,又企图以天子之威阻止王莽继续纠缠下去。

在昏愦至极的皇上看来,什么张达大将军,什么证据真伪,什么正邪忠奸,通通没有美人一笑重要。

“圣上,臣以为,事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大臣们之间既然有误会,于其闷在葫芦里,相互猜忌,导致朝臣不和,还不如让大家敞开天窗说亮话,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为好。”王凤是替王莽掠阵的,该他出面的时候自然是要出来讲话的,而且说出的话来一如既往的不容反驳。

王凤手握兵权,也是皇太后的侄儿,当今圣上私下里都得叫声舅舅,因此圣上不能不给面子,无奈道:“王大人,你既参劾汪大人指使人伪造书信,可有证据?”

王莽拱手道:“回圣上,当年伪造书信的人已经招了,乃是主薄方弼,此人现正在朝堂外候旨。”

“宣!”此时情形,已容不得圣上一味徇私护短了。

“宣主薄方弼晋见!宣主薄方弼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