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他没有大宁那么多羊群,但架不住他这边耕牛挽马多,开辟的耕地就更不用多说了。
这么想着,他又与杨宁聊起了其他的事情,杨宁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跟朱高煦聊天,杨宁就感觉像是在和高自己一级的朋友聊,倒是没有像和指挥使、宁王那样的人物聊起来时感到负担。
渐渐地,他也越说越多,最后干脆不用朱高煦询问,他便能主动找话题,而朱高煦也总是笑着回应。
不多时,等赵牧带着行军阵图回来,朱高煦他们已经聊了两刻钟。
将行军阵图递给杨宁后,朱高煦也起身对杨宁笑道:“我先去城中与将领们议事,你和赵牧一起去休息休息,稍许等着吃开拔宴吧。”
“与你聊天倒是开心,若是这次北巡能碰到,亦或者北巡结束后十七叔再派你来,届时送你几只羊带回去。”
“至于这次就不行了,这猪羊鸡鸭肉兴许不够吃,等下次吧。”
朱高煦拍了拍杨宁后背,杨宁也是惭愧道:“是末将叨扰了殿下,如何敢领殿下的礼物呢。”
“哈哈……”朱高煦闻之笑道:“都是为朝廷立功流血的弟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话音落下,朱高煦也不再解释,只是让赵牧记着提醒自己欠杨宁几只羊,说罢便走回道路上,翻身上马往肇州城赶去。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杨宁也不由对身旁赵牧道:“殿下平日都是这么平易近人吗?”
“是啊!”赵牧笑道:“难道宁王不是这样吗?”
“额……”杨宁被他这话问的语塞,只能咳嗽着说起别的话题,同时在他的带路下前去城中休息。
在他们刚刚进入肇州城的时候,朱高煦也来到了肇州千户所内。
在此刻的所内,十余名武将正在对着沙盘和地图做出部署,其中带头的正是傅让和林粟。
“如何,都规划好了吗!”
朱高煦走进了正厅里,而傅让则是揉了揉眉心:“你设这个参谋部,真的是让人头疼。”
“哈哈哈……”听到傅让的话,朱高煦笑的合不拢嘴。
作为一个在现代参军的人,朱高煦自然知道参谋的重要性。
尽管古代也设有参军,将领也有自己的幕僚,但说到底这些都只是几个聪明才智的人聚在一起,而参谋部则是聚集更多人的指挥来谋划规划。
虽然他们打仗不一定行,但用他们来筹划出兵和行军、管理后勤却没的说。
有了他们,朱高煦在行军路上无疑会轻松许多。
朱高煦记得有一本书的内容写的很通俗,写的是如何指挥各级军队。
这其中,作者连班、排都没有提及,而是直接以“一个连队可以覆盖五百到一千米宽阵地,可以进攻或防御一个村镇”作为开头。
一个营或者一个连如果加强了可以拔除水泥工事的火炮,就可以获得独立作战资格。
一个团,有可能存在独立医疗保障、执行压制任务的独立炮兵、会有反坦克和防空体系、需要组织分配物资补给。
其阵地可能有小到两公里,大到六七公里那么宽。
那么这里面的具体情报,就需要指挥官时刻组织侦查,验证上级情报。
你需要综合判断出敌方的火炮口径、装甲单位、部队番号,以协助上级进行战略判断。
若是一个师,那你需要能够绘制地图,包括交通图、地形图、炮兵校准地图,并把所有图综合起来,把一部分按照标尺网格化后下发给基本单位。
指挥官需要组织交通,而这可能有几百辆甚至上千辆卡车为你提供支持。
你的直属火力侦察连要时刻跟你汇报遇敌情况。
你的化学战小组要时刻在各处评估有没有风险。
你手中的炮兵,要时刻分析对方炮弹路径,进行反炮兵压制。
你需要在大尺度上考虑部队部署,比如高地、河流、村落、道路等。
你必须明确的知道上层的战役目的,来协调自身的火力投送强度、士兵与装备毁伤速度。
另外,重型火力的行进和展开,你必须时刻关注。
一个军,可能有一整条铁路线或者一整个港口为你服务。
战斗前,你必须时刻评估你的作战目的、交通线长度、物资储备。
一旦出现交通线和物资跟作战目的不匹配,战事就会失败。
对于部队的集结、行进、展开,你必须立体思考。
这样的思考,不是像下级单位一样单纯考虑一条展开线,而是必须考虑到战略上的效率问题,又要考虑到风险问题。
比如,如果你在集结或行军状态,重火力没有展开时,敌人突然强袭十数公里如何?
如果敌人有装甲力量,突然数十公里强袭如何?敌人的空军会如何对我方后勤打击和迟滞?
由于你的阵地范围极大,远超出一般火炮控制区域,那么数十公里尺度上的机动防御、强袭穿插,你必须考虑。
少则两万,多则三五万的人在你的指挥下作战,你必须把伤亡、甚至建制当做数字,不得有任何怜悯。
一个集团军,十万人打底,上百公里宽的战线。
战术空军直接接受你的指挥,战略空军打击时刻与你配合。
如何调动敌人,如何利用这些时机削弱敌人,你需要时刻盘算。
比如,适当的暴露出虚假的空档,引诱敌人阵线移动,将其补给中心暴露在危险位置。
比如,利用你的机动部队轮番加强前线或者要求部队提高伤亡速度和弹药消耗,给对方基层营造出一种处处都是主攻方向的假象,诱使敌人快速消耗和分散补给与预备队,然后再集中你的力量一举突破。
你的工作,已经从真实战场到了无限远离,反而接近了象棋围棋。
这个时候,补给、距离将始终是你的核心关注,你已经需要在国家层面上,为部队争取装备、补给优先权。
至于更大规模的指挥,已经脱离了指挥官的概念,而成为了国家统帅、副统帅的概念。
你的行为,会直接成为国家的战略与意志……
以上的内容,朱高煦前世看书时,只当是了不起的内容来看,包括史记中韩信说刘邦最多可以带十万军队的话也是一样。
对于这些内容,朱高煦并没有任何感觉。
可是,当他来到了大明朝,并且亲自开始带兵时,他这才对于军事和历史有了了解,才有了一定感觉。
这种感觉,到吉林城之战结束后,达到了一个顶峰。
书上的内容虽然讲述的是现代体系下的作战方式,但放在古代一样适用。
就好像朱高煦现在的处境,他指挥的是五千人,那么他是否做到了一个加强团该有的东西,一个加强团长该做到的事情?
不提团级需要的独立炮兵、反坦克、防空体系。
先说独立医疗保障,朱高煦在吉林之战后,就已经让一些士兵进入医院紧急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伤口消毒、缝制伤口和包扎伤口等外科手段。
五十人的总旗配置军医三名,这次出征的路上,合计有三百名军医,足够在战后抢救伤兵。
至于团级的组织后勤、分配补给这一件事,正是当下傅让他们正在讨论的。
统筹后勤这件事情并不轻松,饶是傅让他们十几个人在这里讨论了一天,也才堪堪解决了所有问题。
“你自己看吧……”
傅让将文册递给朱高煦,朱高煦也顺手接过翻阅。
“等消息的这些时日,原先储备的补给都消耗了不少,不过这些天吉林城那边也一直在为我们补给,始终保持在足够五十五日的补给范围。”
“现在算下来,十艘二百料船上的粮食、豆料、箭矢、火药、干菜、盐晶、醋布等补给都充足,能够保证五十五日的长途作战。”
“不过,这是指用船只走水运运输的情况,一旦我们到时候越过恼温江,去到兀良哈地面,那所有辎重就得靠挽马运送了,挽马的消耗会增加,所以五十五日的补给,实际上很可能只足够撑五十天,或者更少……”
傅让沉着开口,朱高煦翻阅看过后却颔首:“足够了。”
“只要抢到足够的牛羊马匹,再解决一些部落的兵马,留下老弱妇孺给哈剌兀就足够。”
朱高煦的想法很简单,围点打援般的逼迫哈剌兀分兵救援,然后趁机吃掉他一部兵马,给他造成重创就足够。
毕竟有朱权在南边,哈剌兀不可能专心对付自己,只要他分兵,自己就有机会。
至于说全灭哈剌兀主力,这件事情别说他,就是如今的大明也做不到。
倒不是大明打不过哈剌兀,而是要在漠东大规模用兵,后勤补给是一个大问题。
老朱给自己十万石,那不是他大方,而是想要搜寻到兀良哈诸部驻牧地,并给予打击,那差不多是要消耗十万石粮食。
只是老朱不知道,朱高煦很清楚恼温江的走向,并且他还通过上次吉林城被俘的蒙古人,得知了兀良哈的几处驻牧地。
相比较朱权还得花费时间摸索北上,朱高煦的目标可以说十分明确。
不仅如此,朱高煦有恼温江和五千匹挽马作为运力,完全可以省去上万民夫的口粮,并且行军速度也能提高。
正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朱高煦才能用五千石军粮和其它豆料等补给进行这次北巡。
虽说五千石军粮消耗了三万石粮食,但朱高煦不管怎么说,也赚了七万石。
如果这次出塞能带回多些牛羊,那他今年可就能过一个肥年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将目光放到了自己所制作的沙盘上。
他的目光停在了哈剌温山脉脚下的兀良哈秃城,嘴角轻挑:
“哈剌兀,这次我们的交锋,攻守易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