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天神的孙子(1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511 字 2个月前

“啁啾……啁啾……”

七月,在大明秋高气爽时,一片密布的雨林中却出现了细密的脚步声。

一条被人为踩踏出来的道路中,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正在缓慢前进。

在外围,一群赤膊上身,下身缠布,身体涂鸦着红色与黑色颜料,头顶编有彩色羽毛,手执石质长矛与粗制弓箭。

他们的数量有两千多人,而在队伍之中则是身穿明晃晃甲胄,手执长枪与火枪,与四周环境迥异的队伍。

“王千户,你说我们瞒骗了朝廷的事情如果传回去,那我们会不会被株连啊……”

“别乌鸦嘴,只要你我不说,谁会知道这里是殷家还是玉家。”

并不宽阔的雨林道路上,一名书吏紧张的询问,而站在他身旁,身披甲胄的王任则是打断了他。

在他们的身后,洪保好奇的打量四周,队伍之中的四百余名明军将士也是如此。

正如王任所说,他们传回去的消息确实有问题,因为按照原本的航线,他们本该抵达中海(加勒比海)的群岛,然后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与南边的土人碰面,然后前往西边上岸,想办法搜寻到殷家国。

然而现实是他们偏离了航道,与南边的群岛擦肩而过,直接抵达了地图上的一个不知名大岛。

在岛屿上,在他们和当地土人接触并发生冲突后,在土人眼中“刀枪不入”的他们立马被那个两千多人的大部落奉为了神明。

至于王任他们之所以知道自己被奉为什么,主要是看到那群土人对自己一行人又磕又拜。

有惊无险的化解危机后,他们便用一些磨损严重的兵器和铁锅、旧衣服和当地的土人换到了许多物资,继续踏上了向西的征途。

几日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大海湾(墨西哥湾)。

经过他们的向南修正,他们自以为自己抵达了距离殷家不远处的地区,结果上了岸后才发现当地土人的词语和习惯与他们所知的殷家国不同。

在绘制北洲和东洲地图时,朱高煦根据阿兹特克、玛雅、印加帝国的习惯,将他们从北向南的分为了羽家、玉家和殷家。

因此,当王任他们岸边登陆,并遇到了一群一直看着他们腰间玉佩的土人时,他们便知道了这里是玉家的地盘。

他们跟随当地的人前往了他们部落的城邦,并用兵器、玉佩等物件换到了许多物资,同时在当地学习他们的语言。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王任担心朝廷以为自己一行人葬身大海,因此便只能率先派遣三百人乘三艘船返回昆仑角,并让他们谎称先遣队已经遇到了殷家人,隐瞒了他们遇到的是玉家人的事情。

这种做法自然是欺君的做法,不过只要他们能在舰队开始第三次下西洋并抵达东洲之前找到殷家土人,那所有事情便都会有挽回的余地。

正如当下,此刻的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雨林之中,便是在前往玉家国都的路上。

玉家人将那个地方称呼为“玛雅潘”,是他们在过去几個月中得到城邦之主考察并认可后才得到的资格。

如果他们能前往玛雅潘,并得到玛雅潘贵族们的支持,那他们便可以借助玉家人的力量向南从陆路搜寻殷家人。

“话说殿下为什么会给这些土人取名为羽家、玉家和殷家?”

书吏官孟洵询问起了旁边的王任与洪保,王任闻言沉默,洪保则是说道:

“按照出发前,内廷拓印的书籍来说,这三家的土人,实际上都是从燧人氏时期陆陆续续向北洲迁徙而做出的区分。”

“古经典籍馆内有许多残篇,上面说燧人氏时期天下南北集聚了许多冰川,海水下降,北边的北海海峡(白令海峡)在当时是一片大泽,有的地方还长着水草和树木。”

“殷家人出自殷地,因为战败便被其它殷地的部落驱赶。”

“当时,燧人氏已经发明了点火的手段,因此凭借这种手段,被驱逐的殷家人便开始从如今的北平一带向东北方向进行狩猎,并不断北上。”

“由于北海大泽水草丰茂,许多动物纷纷来到这里觅食,以游猎为生的殷家人便跟随动物通过了北海大泽,来到北洲之地。”

“他们追逐动物一路向南,同时跟着他们身后而来的许多部落也纷纷来到了北洲。”

“古籍残篇之中,将这些部落先后分为三批,第一批统称为殷家人,第二批则是玉家人,第三批则是羽家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北洲的部落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北洲及东洲大陆,而此时因为天灾,天地南北的冰川开始融化,化作洪水冲垮了北海大泽,冲出了北海海峡。”

“至此,中土与北洲、东洲彻底断了联系。”

“由于猎物众多,当地的三家并不缺乏食物,所以战争与冲突规模一直很小,加上和中土断了联系,所以他们才会是现在这样。”

洪保说着,孟洵与王任也看向了在外围“保护”他们的玉家战士们。

在他们的手中只有粗糙的石斧、长矛,以及粗制滥造的弓箭,身上根本没有甲胄可言。

正因如此,王任他们这一路上几乎都被奉为天神的使者,而王任也总是以上天之子派出的使者身份自居。

尽管很多人并不相信他们,可他们的厚甲利刃与火枪火炮却告诉了所有接见过他们的城邦之主,他们并不属于这块土地。

“神谕者,我们即将抵达玛雅潘,希望库哈阿伽(城主)们会接纳你们,接受神的神谕。”

正当王任与孟洵等人交流时,一名祭司打扮的人走到了王任他们身旁,尝试与他们交流。

尽管已经在沿海城邦学习了接近半年,可王任一行人中也只能看懂、听懂玉家人的大概意思。

他们用学习来的语言点头给出回应:“你可以放心,我们的到来是为了拯救你们,将已经到来的灾难给化解。”

王任的话,得到了祭司感激的眼神,而他们口中所谓的灾难,是王任来到这块大陆后才发现的问题。

玉家虽然已经进入城邦时代,并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城邦,人口数百万。

但这一切的一切,却是建立在一种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

玉家和中原不同,他们并非生存在大河流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

热带雨林虽然雨水丰富,但大雨却容易将土地的营养冲刷流逝,所以玉家人一直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

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

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一到三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六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他们的文明发展数千年,农业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没想过前往其它地区,因此面对逐渐增多的人口,农业与粮食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

没有新的办法,人们只能继续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雨水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玉家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

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玉家的城邦无疑会衰败,而王任他们之所以能获取玉家人的信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力强盛,而是他们有办法解决一定的问题。

正因如此,他们才被带到了玛雅潘,而现在的他们距离玛雅潘已经不远了。

在与祭司的交流中,他们穿过一小段丛林,前方视野豁然开朗。

他们来到了一处被人为开拓的谷地中,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耕地。

耕地里种植着王任他们当初苦苦寻找的红薯、玉米等作物,绿油油一片。

在这作物之中,穿梭着许许多多的农民,男人们围着缠腰布,女人们穿着像罩衫般宽松的衣服。

他们好奇的向着王任他们打量,而祭司则是带着王任他们穿过了这片耕地,来到了玛雅潘的外围。

在玛雅潘的外围是许许多多的木屋,并来往着许许多多的农民。

他们如耕地之中的同族一样,好奇的打量着这些身上闪亮发光的人。

越过他们那低矮的屋子,可见的是大后方的一座城邦。

由于来到玉家区域已经快半年,所以王任对当地的情况十分了解。

玉家人的城邦主要是出于圣神的目的而建造,同时成为贸易和娱乐中心,居住在城邦里的居民大都是官员、祭司、商人和工匠,平民则住在城邦外的小农场和村庄里。

粗略看去,玛雅潘的人口应该在五到十万左右,面积十分广袤。

王任他们在来到这里后,并没有人试图收取他们的兵器,因为现在的玉家人都认为他们刀枪不入,是圣神派来凡间帮助他们的使者。

虽然没有收缴兵器,但派来监督他们的兵马却更多了,尽管他们的军队在王任等人面前还不如大明西南地区的盗寇。

穿越了二里左右的村庄后,他们来到了玛雅潘的门口,并在祭司的带队下走入其中。

相比较城邦外居住的朴素平民,玛雅潘内居住的贵族们就显得有些奢靡了。

玛雅潘的面积并不小,它建有高七尺,厚五尺,周长十余里的城墙,城墙外环立着丈许的木栅栏。

整个城区的面积足有五六千亩,但却因为不太合理的设计,导致数千多栋建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据祭司的介绍,在当年的奇琴伊察城邦陷落之后,拥有“羽蛇神”头衔的托尔特克国王率领尤卡坦贵族建立了新城玛雅潘,并划分了领地。

当他离开之后,贵族们推举科科姆家族的首领为城市统治者。

科科姆家族主政的玛雅潘通过武力控制周边城市,软禁了尤卡坦的许多贵族首领,建立起强大的城市同盟。

走在城市里,许多小型神祠显得十分显眼,而它们的存在加重了城内的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