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朝福利(1 / 2)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1282 字 4个月前

“使君,待夏粮收了,下走想挂职休假一阵。”

江汉观察使府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一批年轻官吏。能在府中任职,虽说大部分都是“流外官”,但毕竟是拿到了国超编制。加上武汉“科举”也是有名额的,房玄龄为江西总督,不可能不照顾一下。

如今虽然收拾了一个“湖北行省”出来,总督还是张观察的叔父邹国公张公谨,但张叔叔要发挥出房总督的能力,没个三五年摸底湖北,基本没可能。

所以在武汉集团中,年轻人基本都会在本地攒了资历之后,前往外地,再通过外地的“科举”途径,进入“朝廷命官”的序列中。

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并没有愈演愈烈,究其原因,除了自我实现价值的途径得到拓展之外。

“五姓七望”的光环被李皇帝击落,才是“幡然醒悟”的重要原因,

“是要去京城‘科举’?可要本府写个荐书?”

“呃……”

欲言又止的年轻书办也已经蓄了须,身量不算长大,站在办公桌前,饶是张德坐着,也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不仅仅是官威。

人到中年,张德虽然一直跟公文打交道,办公室里常坐也多了小肚囊,但每天的健身是不缺的。因此原本就长大的身量,看上去就有些“雄壮”,属于典型的壮汉。

当年唇红齿白的长安美少年,最终还是画风发生了变化。

工科狗穷途末路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柳,你是不是有甚么心事?”

见他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老张顿时猜到,这小子怕不是有别的事情。正常人挂职休假,大多都是为了备考。皇帝“巡狩辽东”的时候,动不动就有捷报,或者就是各种祥瑞,然后京城就加考一场。

两三年下来,爽了不少“寒门”子弟。京城好些个二世祖因为分了家,就以“寒门”的形式搏了不少“同情分”,行卷的时候,弘文阁学士亲自帮忙……可以说操作很风骚的样子。

这几年京城的骚操作,老张也是服气的,几次“加科”增加通过的权重,全在“行卷”上。而弘文阁诸学士一帮老爷子更骚,直接让人跑衙署“行卷”,说是提前面试,帅不帅在衙门里走两步。

于是“人均小帅”的京城“寒门”小子,就很让人满意了。

这让武汉官僚们连吐槽的心思都欠奉,我特么也是“小帅”啊,你怎么不录取我?

也算是让武汉“因祸得福”吧,至少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僚团队技术人才,长了脑子又有长期规划的,就没有头一热做“北漂”。

类似“小柳”这样在武汉长干好几年的年轻人,已经数量相当可观,即便是在咸宁市,市场内外忙活的官吏,年龄都是三十岁以下,相较国朝其它富裕之地,可以说非常的年轻化。

在朝廷的官吏品级中,他们可能不高,但要说比拼业务量,全国其它地方都没可能和他们比。

业务能手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即便是“跳槽”,跑别的下县,混个主薄也就是拿一封推荐信的事情。再凭借业务精通以及在武汉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临死之前混个“百里侯”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到了贞观二十年之后,愿意挂职入京赶考的年轻官吏,其实数量已经少之又少。

原本以为小柳是为了前程,但看他这模样,老张就知道,不是为了前程,那就是为了家庭。

可也没听说小柳家里有长辈过世啊,妻子也都安好。

“使君,下走若是说了,还望勿要责怪。”

“但说无妨。”

小柳鼓起了勇气,低头小声道:“贞观十七年下走曾前往扶桑任事……”

“江海沉浮风波诡谲,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