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悠悠地行驶在大路上,前面就是一座城市的剪影。车中的老板刘南浔开口对自家车夫道:“到了上海,你便看着车,上海市区里面不许马车驰骋,老爷我租一辆唐人的轿车去谈生意,你将车马寄存在那边,随我进城。”
车夫答应一声,刘南浔又有些憧憬地道:“什么时候咱们杭州城也能跑轿车,老爷我便也买一辆,你也不必再喂这牲口了,直接给我开轿车就好。”
车夫也有些怯,道:“老爷,这唐人那轿车好喂不好喂啊,驾车跟马车有什么区别吗?”
刘南浔嗤笑一声,道:“轿车是机械之物,又不是骡马牲口,不吃草料的。”
车夫憨憨地笑道:“那岂不是很是省钱?”
刘南浔嘿了一声道:“一辆轿车少说也要一千两银子,堪比一批宝马了。倒是里面倒是比马车舒服得多,若是讲究些,还可以弄个真皮座椅,可惜略嫌局促了点。大一些的恐怕也是有卖的,就是这价怕更贵。轿车虽然不吞草料,但却也要饮油的。”
车夫惊道:“居然是吃油的吗?这可要比草料贵得多啊,小人一家从年到头吃不了三两斤油,这轿车得吃多少才足?”
刘南浔有一种自己见识多的炫耀感,道:“轿车吃得油,跟人吃得油是不一样的,那是汽油,不过却也不便宜就是了。”
说话间到了上海市郊,这里有一座很大的骡马场,凡是进城的人,牲口是不许进城的,以防受了惊吓,伤了人。刘南浔上次来上海还抱怨不方便,这时候却巴不得舍了自己的马车。来到这骡马场,刘南浔已经轻车熟路,骡马场外面有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写着如何办马车的寄存手续。刘南浔第一次来的时候,便按照这个告示牌上的流程办完了手续,后来他发现上海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告示牌,觉得颇为方便,用后世的话来说就叫人性化。
此时大门口有一个跟刘南浔年纪相仿的商人,一身马褂长袍,头戴瓜皮小帽,脸色有些焦灼,道:“这怎还有这般的规矩,马车不许进城,那人进城后就凭着一双脚板干走么?”
刘南浔听他口音也是宁波一带的,上前拱了拱手,道:“这位掌柜,却不必如此心焦。这城内虽不许行马车,却能租得轿车,处处通行,安稳舒适。另城内还有所谓公交车,一车可乘数十人,只取1分唐元的车资,也是简单。”
那商人也抱拳道:“在下宁波布商宋忠桥,敢为兄台高姓大名?”
“敝姓刘,名南浔,在杭州做些杂货生意。”
宋忠桥问道:“刘兄先前来过上海了吗?”
刘南浔道:“一个半月之前,来上海做过一次生意。我是听说唐人卖许许多多奇巧玩意,更多吃食点心的花样,这边来上海买了一包糖果、零嘴,想不到在杭州卖的还不错,这番准备多进一些货。”
宋忠桥道:“在下是第一回来上海啊,刘兄有所不知。在宁波做布匹生意的布行,也就那么几家,宋某承祖宗恩泽,勉强支撑家业。往常都是到乡下,去收土布,然后自家染坊印染,却是没有想到,两个月前,我们宁波另外两家布行,突然售卖比我们收布成本还低的布匹。而且这布匹质地相当好,样式也多,一下子把我们宋家布行的生意全给抢走了。宋某这头发都快愁白了,多番打听后,这才知道,原来那两家布行的掌柜,都到了上海,寻了唐人的布商,进了便宜的货,拿到宁波去售卖。为求生计,宋某也不得不来宁波,寻些门路啊。刘兄先前已然造访上海,想必认识了些人,不知有没有能介绍的布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