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乱东瀛(1 / 2)

乱清 青玉狮子 1841 字 4个月前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我听大浦庆说,她养了一支私军,叫做什么‘庆士队’,照你看,这支‘庆士队’,管不管用呢?”

辅政王居然如此坦然,直接把大浦庆拎了出来,倒是颇出乎徐四霖的意料,他连忙说道:“自然管用!单论战力,‘庆士队’其实还在当年长藩‘奇兵队’之上,较之萨摩藩军,亦不遑多让!幕府的那些兵,是根本比不了的!”

“庆士队”之所以如此牛掰,个中底细,徐四霖是晓得的第一,训练“庆士队”的教官,是驻扎日本的轩军“特种合成营”派过去的;第二,“庆士队”装备的一水儿的后膛洋枪,全部是从天津轩军的武备库中拉过去的。 更新最快

该夸的夸过了,接下来要转折了,“只是,呃……”

“有什么,说什么。”

“是!只是‘庆士队’的人数有限,‘庆记股份公司’的生意,却是东西南北都有的,小乱子当然不在话下,乱子大了,只怕就……顾此失彼了。”

关卓凡微微摇头,“乱子如果大了,就连‘顾此失彼’也是也谈不上的能够守住别子铜矿就好,其余的,都顾不得了。”

“这……是。”

顿了顿,觑着关卓凡的颜色,徐四霖字斟句酌的说道,“不过,大浦夫人长袖善舞,三山五岳都有结交,就是萨摩藩里,也有许多人……呃,是敬重大浦夫人的,就算日本真的乱了起来,‘庆记股份公司’也未必就会遭受太大的损失。”

在日本,提及大浦庆,都称“阿庆夫人”包括当着大浦庆的面儿,这已经是一个约定成俗的称呼了,极少有人称她“大浦夫人”的。

可是,咳咳,现在面对的是辅政王啊!可不好在他面前语及大浦庆的闺名啊人尽皆知,“阿庆夫人”可曾是辅政王的禁脔啊!

所以,呃,只好喊“大浦夫人”了。

至于“萨摩藩里,也有许多人是敬重大浦夫人的”确是事实,不过,却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

大浦庆阅人无数,不少萨摩重臣都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譬如,那个葬身若狭湾的松方正义,就做过她的入幕之宾,这班人,自然都是“敬重”大浦庆的。

“大浦庆的那些把戏,”关卓凡淡淡的说道,“乱子不大,自然管用;乱子大了,可就两说了不能把宝押在这上头。”

“呃……是!”

“日本乱上一乱,”关卓凡慢吞吞的说道,“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只好小乱,不好大乱。”

“是只好小乱,不好大乱。”

关卓凡点了点头,对徐四霖的“抓重点”,表示满意,“其实,也不是一定不可以大乱不过,得看怎么个乱法。”

“这……请王爷训谕!”

“如果整个日本,”关卓凡说道,“乱成了七、八块,再也合不拢来,倒也罢了;怕的是由乱而治,大乱之后大治,那就不好了。”

徐四霖快速的转着念头,“是!王爷高屋建瓴!若如王爷之言,‘整个日本,乱成了七、八块,再也合不拢来’,则咱们就可以……各个击破,分而治之!若他‘由乱而治,大乱之后大治’嗯,就算掌国的还是幕府,只怕……也不会如现在这般驯服了。”

“不错!”关卓凡说道,“不过,如果日本真的‘由乱而治,大乱之后大治’,那么,掌国的,一定不再是幕府了!大浪淘沙,以幕府的暮气,一定会被‘淘洗’掉的!到时候,莫说什么‘驯服’了,日本大约还会掉转头来,视中国如仇雠!哼,壬辰倭乱,十有**,就要重演了!”

徐四霖心中一震,迟疑了一下,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是,王爷说的极是,日本……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壬辰倭乱,就是万历朝鲜之役。

“幕府掌国,”关卓凡说道,“对咱们是最有利的”

顿了顿,“幕府掌国,日本就一定是病怏怏的幕府是没本事替日本脱胎换骨的,他若要替日本脱胎换骨,就先要替自己脱胎换骨,如此一来,幕府即不成为幕府,就等于……嘿嘿,拿自己的命,去换日本的命!这种事儿,幕府能干?”

“王爷……鞭辟入里!

“一个病怏怏的日本,是最好的日本只好乖乖的卧床休息,没有气力替邻居找麻烦。”

“是!”

“还有,”关卓凡说道,“既然病的七死八活,就得用参汤吊命,这个参汤,只有咱们才有,为了求这口喝的,幕府就不能不对咱们俯首帖耳。”

“是!”

“可是,”关卓凡叹了口气,“想替日本脱胎换骨的人,还是很多的这种人,只会愈来愈多,不会愈来愈少!幕府的身子骨儿太弱,不定哪一天,被人家用力一掀,就连人带床,翻倒在地了!”

“这个……确实不能不有远忧!”

“远不到哪里去了!”关卓凡说道,“我看,也就是这一两年、两三年的事情了!弄不好,明年就出事儿,也不出奇!”

徐四霖心头跳了一跳,“那,请王爷的示,咱们……何以为计?”

关卓凡没有说话,抬起头,微微眯起了眼睛。

对于自己的问题,徐四霖有些失悔了辅政王也未必晓得“何以为计”啊?

再者说了,自己是驻日公使,“何以为计”什么的,本该辅政王发问,自己回答才对啊!

过了片刻,见王爷还没有说话,徐四霖小心翼翼的说道,“王爷,日本的‘一揆’,若真的闹的大了,只要萨摩藩不插手,幕府未必不能够凭自己的气力应付下来,至少,呃……胜负在两可之间吧!可是,如果萨摩藩插手,幕府就一定应对不来了!所以,我以为,呃,事情的关键,还是在萨摩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