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出兵(第一更)(2 / 2)

兵甲三国 湘南笑笑生 2216 字 4个月前

公孙白和田丰齐齐露出惊讶的神色,只有郭嘉却微微的点了点头。

沮授道:“若是大军过境,不但会引起曹操的忌惮,而且必然耗损粮草无数,如今冀州新定。实在不宜过多的耗损粮草。而且步兵千里迢迢出征,就怕杀往寿春时,袁术便已授首,白跑一场,反让天下人笑话。故下官认为,不如只派五千白马义从出征,白马义从野战天下无双。正可扬我军威,而且行军速度亦是天下之最,或许还能后发先至,率先攻到寿春城下。”、

公孙白和郭嘉、田丰对视了一眼,眼见两人并无反对的意思,当即不再犹豫,大笑而起,连声称善。

公孙白比较欣慰的是。虽然沮授滔滔不绝,郭嘉却没有丝毫不悦的意思,而且还暗暗点头,看来这人沉醉在酒色之中,是真对名利淡薄了,也算是一大优点。

公孙白当即修书给曹操,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许都,告知其只带五千轻骑过境,请沿途给予方便,同时请沿途城池协助提供粮草,日后归还。

就在公孙白的五千白马义从出征之前,曹操接到公孙白的书信之后,心中彻底放心,当即回书,答应公孙白所求。使者日夜兼程,回奔邺城,将回书交给了公孙白。

数日之后,邺城南门。

整顿完队列之后,五千精骑整齐的排列在点将台下,恭候公孙白的号令。

公孙白缓缓的站了起来,全场五千双眼睛都朝他望来,虽然很多人只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眼中却依旧充满发自内心的敬仰。

此时的公孙白已足足二十二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个成熟的男人了,那俊美的脸庞已变得棱角分明,充满成熟男‘性’的魅力,眉宇之间自然散发出一股威严和自信。

他抬眼朝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将士望去,心中不禁‘激’情澎湃,豪气顿生。

他提了一口气,气运丹田,将自己的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将士们,诸位辛苦了!”

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台下的五千将士瞬间‘激’动了,喊声如雷。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

雄壮而坚定的喊声响彻云霄,崩塌了云朵,天地之间充盈着一股气吞山河的气概。这只纵横北地多年的无敌之师,心目中的神早已由公孙瓒切换到了公孙白,只要公孙白一声令下,便能令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公孙白轻轻的摆了摆手,全场立即寂静了下来。

公孙白又高声道:“诸位随我公孙氏,平西羌、讨黄巾、破乌桓、败鲜卑、定辽东、诛袁绍,今已十余载,横扫北地无敌。如今淮南逆贼袁术,行僭越、坏纲常,攻袭京师,荼毒苍生。本侯奉旨出征,意欲扫此逆贼,让天下群雄知道,我们白马义从不只是北地无敌,而且是天下无双,诸位可敢一战?”

“白马义从,天下无双,战!”

“白马义从,天下无双,战!”

“白马义从,天下无双,战!”

……

台下的将士热血沸腾,豪气吞天,喊战的声音令天地为之战栗。

公孙白哈哈大笑,长剑南指:“走,随本侯南去,让天下人都知道本侯和白马义从的威名!”

*****************

袁术称帝的诏书传遍大江南北,朝野震惊。

同年5月,然而在汉末之时由于交通工具的落后造成讯息传递的落后性,以致消息传到许都之时已是半个多月之后了。就在消息传往各地,各方尚未来得及做出动静时,袁术聚集八万大军,分成七路,攻入汝南郡直奔颍川,意欲攻下京师许都。

第一路张勋率两万大军;第二路陈纪率一万兵;第三路乐就率兵一万,第四路陈兰率兵一万,第五路雷薄统兵一万,第六路李丰统兵一万,第七路梁刚统兵一万。令梁刚率两万大军为七路粮草监运使,令纪灵统兵一万为七路救应使,袁术与袁耀、阎象、杨弘等人统兵四万押后。

七路陈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汝南郡,很快就横扫了大半个汝南郡,直逼颍川,欲攻许都。陈国大将军张勋,这个历史上名不经传的将领,一路率先攻至汝南郡东北面,突入陈国(郡国),攻袭陈国治所陈县。

而此时的陈县守军不过三千人,张勋的部曲个个身着厚厚的皮铠,手执大铁盾,又仰仗人多,在城外堆积了土城与城内对攻,一时间攻势如潮,陈县差点被破。

陈王刘宠坚持了十多,但是陈军后续部队陆陆续续的到来,攻势一波比一波凶猛,陈县内的箭枝也所剩无几。这时又传来其他几路大军攻破昆阳,直奔襄城,再守下去,城中的一万多精兵就四面受敌,成了翁中之鳖,一旦城破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刘宠不得已,长叹一声率众杀出一条血路,退回颍川方向,汉军寡不敌众,一路败逃,不过一个月功夫,整个陈国就被张勋攻下。

与此同时汝南郡全境也几乎被袁术的其余六路大军攻下,各路大军陆陆续续的往汝南郡西北部汇集,这样一来近十万大军从东南和东北两面对颍川乃至许都构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就在此时,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也朝袁术袭来。

袁绍的覆灭,使得天下群雄不再如历史上那般对四世三公的袁氏心存忌惮,随着汉帝的诏令,荆州刘表、扬州刘繇、东吴孙策、徐州吕布、豫州曹操、冀州公孙白,六路大军齐出,朝袁术六面袭杀而来。

ps:四千字大章奉上,争取今日更万字,以答谢诸君支持之恩,明我道心,不使读者君动不动拿“太监”二字说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