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军火贸易(2 / 2)

大明1630 克里斯韦伯 2179 字 4个月前

“妇人孺子亦可?贤弟又在说笑了。“徐鹤城摇头笑道:”为兄虽然是还是第一次使用,但毕竟是练过武的,眼力手力都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若是寻常妇人,不说别的,光是这十余斤的玩意端在手上就吃不消了,更不要说击发之时烟火乱窜了。“

“若是嫌太重,倒也无妨!”刘成随手从旁边亲兵手中接过一支叉架,这叉架约莫有120厘米长,上部是一个叉子,倒有些像是后世从高处取晾晒衣服用的衣叉,所不同的是底端是一支锋利的枪尖。刘成将叉架末端的用力c入泥中,然后将鸟铳的前部搭在叉架上,做瞄准s击状:“兄长请看,这不就行了,必要时这叉架还能作短枪用。”

徐鹤城接过鸟铳和叉架,尝试了几下,果然轻便了不少,而且由于叉架不像手臂会随着人的呼吸而颤动,s击的准确率也高了不少,不由得笑道:“当真不知道贤弟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能想出这么妙招出来。“

“兄长谬赞了!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法子,你在商队中挑选出几个善s之人,若是遇到贼人,便让商队里的骡夫、杂役替他们装填子药,这几人便不用分心装填弹药,只管专心s杀贼人便是。那些骡夫杂役别的不会,装弹药总是会的吧?“

“这倒是个好法子!“徐鹤城笑道,随即他便听出了刘成的言外之意,脸色大变:”贤弟。你该不会打算将这些鸟铳卖给我吧?“

刘成笑了起来:“打算说不上,不过兄长你于我有救命之恩,若是开口要买,小弟也不能不顾兄弟情谊,一口拒绝吧?“

徐鹤城强自压下胸中的狂喜。将刘成拉到一旁僻静处,压低声音道:“贤弟,你可要想清楚了,这可是军国之器,朝廷定然是严禁的,你若是缺钱,尽管和我说。你现在已经是朝廷堂堂四品武官了,可千万别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刘成听到徐鹤城这番话,心里也颇为感动,应该说他与徐鹤城之间的关系虽然有意气相投和恩义。但更多的还是利益,尤其是徐鹤城单方面给他的支持。到现在为止,他从徐鹤城身上得到的远远多于徐鹤城从他身上得到的,即使是未来,在可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刘成的事业依然极其依赖徐鹤城的支持与合作。

由于火器的使用和巨量白银的流入,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相比起中古时代,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起以肌r力量或者机械弹力驱使的冷兵器,以化学能驱动的火器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c作难度也随之增长,即使是一个文盲也不难教会他使用长矛和弓弩,而要丢给一个文盲一支火绳枪最大的可能是让他弄瞎自己的眼睛,更不要说使用重炮了;而为了避免被敌人的火器屠杀。并有效的发挥己方的火力,军官们必须学会让自己的士兵迅速而又正确的做出队形变化,横队变纵队,纵队变横队,队形的分散和集中、由行军队列展开为作战队形、挖掘壕沟修筑胸墙,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火器的出现要求军官和士兵更加“专业化”了。过去那种以贵族子弟担任军官,大量临时募集的农民作为士兵组成的军队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拥有丰富军事经验和技能的专业化军官和士兵组成的新式军队,这些军官和士兵们除去战争之外别无其他谋生手段,唯一的技能就是打仗,因此即使是和平时期,国王们也必须向其支付军饷,而不是能像过去那样让其解甲归田了事,否则这些危险的流浪汉们就会成为国王们的噩梦。

那是什么阻止了明末出现这样的一支军队呢?一个非常老套的原因——没钱。不过不要认为大明边军欠饷数年在古代是稀奇事,和平时期按时发饷对于古代军队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奢望,究其原因非常简单,军队是一种没有任何产出的社会集团,又有谁心甘情愿将巨量的社会财富投到供养军队这一无底d里去呢?如果说战争时期为了生存还不得不这么做,那到了和平时期节约开支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只有两种社会会长时间拿出巨额财富供养一支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军队:1、对周边国家都拥有较大的军事优势,可以通过对外征服获得丰厚收益;2、与邻国处于长时间的“战国”状态,稍一松懈就有被征服的危险。在中国历史上倒不是没有符合以上要求的时代,比如晚唐五代,天子和藩将们就算囊中再怎么羞涩也不敢拖欠禁军的军饷和犒赏,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的后果要么是被叛乱的己方士卒杀掉,要么是己方军队士气低落而被敌军杀掉,但显然明末不是这样的。

如果按照大明的惯例,以刘成现在的官职,手中应该有一支大约为一千人左右的军队,但实际上只有一百多人随从和亲兵,其余的三千多丁壮不过是负担罢了,杨鹤是不会给他一文钱的。现在正在c练的五百新军在明军的名册里并不存在,是以利民陂的清淤队、护闸队等差役的名义存在的,他们的口粮与薪饷也是来自以修建利民陂名义向当地缙绅与百姓征收的捐税,以及将来使用陂塘灌溉所征收的水捐。

但刘成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经济来源是不稳定的,因为按照明代的政治潜规则,在缴纳完皇粮国税之后,地方的剩余利益是由当地的缙绅垄断的,甚至万历皇帝以天子之尊,派出太监到地方企图再分一杯羹,也会激起地方缙绅的强烈反抗,在这一问题上,地方官员往往是站在缙绅而不是皇权一边的。

刘成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除了他的眼光和才干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陕西正处于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夜,鄜州的缙绅中少数比较有远见的为了避免农民起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愿意暂时的放弃一部分短期利益以换取更长远的利益。换句话说,刘成的胜利是借势而成,而并非他拥有足够的实力来迫使缙绅们让出利益,所以他以让给马子怡与吕伯奇两人丰厚的好处为代价建立了暂时的政治联盟,控制了利民陂的收益,并以这一水利工程为核心逐渐建立了水力纺织、水力锻造以及一支小规模新军。

但以共同利益结成的同盟,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解散,当缙绅们需要刘成的技能和施工队伍来修建利民陂工程,需要刘成的军队来压制农民军的时候,他们会与刘成达成妥协,分享收益;但是当工程建设完毕,农民军的威胁过去时,这些缙绅们就会撕破协议,想尽办法将刘成从陂塘局里赶出去,独占所有的好处。到了那个时候,要么刘成能够用其他收益来补偿这一损失,要么有足够的力量压制住当地的缙绅,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都离不开徐鹤城的帮助。既然如此,在这个时候,将徐鹤城与自己用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捆绑起来就是极其必要的了。(未完待续。)

ps:这里韦伯必须请求读者们原谅,前天我设置定时发布的时候点错了时间,所以晚班回来时候才发现没有发布,结果就发布晚了。以后韦伯会注意的,每天早上九点定时更新。此外多谢月票和打赏的书友,多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