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总裁让着这些人,跟他们协商,是不想走太过野蛮的军事殖民路线,一个不听话,就杀,省事是省事了,人杀的差不多了,要多少年才能填补人口空白呢?把整个中亚省的这上千万一大堆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人口都弄得离心了,乱子会不断的。
所以,杀,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给大家时间适应,现在已经给过了,而且,在行政的过程中,不是还能够继续适应吗?不知道当初华军的宣传有什么问题呢?我想,如果百姓是真诚拥护华国和华粹党的领导,不存在这个问题。”陆抗天的话,很官方,却也能够做到滴水不漏。
萌总裁觉得好玩,长期的军事高官生涯,可以让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将军,也可以成长为政府高官。
在场的人,如果用后世的说法,其实都可以看成汉奸,汉奸的气量是不大的,他们顶多就是敢为自己争取一点权益,真的要挺着脖子跟华国直接对抗,自然是不敢的。
萌总裁耐着性子在会场做了两个多小时,议事的进程很快,一百多像决议,最后全部都是全票通过!
华国官方,全部都由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签字,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签字,现在在很多时候,可以等同于萌总裁的签字,因为,这直接出自总裁秘书处,甚至比赵轻萝的华国中央政府的签字和印章都更能代表华国。
大会的所有成员,也大都签了字。
不仅仅是签字,每个人签字的时候,还拍照,然后是各种集体大合照,表面上,一团和气,有了西伯利亚的经验之后,华国在中亚省,做的更加熟练,也更加到位,第二天,大篇幅的报纸版面,将全部是这些照片。
你们再要是说老百姓有意见,那么,就是你们自己无能,你们签了字,就要去做说服工作,再不行,就是华军去。
武力,什么时候都是第一位的,有武力保驾护航的政治,才站得稳。
其实早在唐朝,中华就有能力占据整个中亚,当时错过了好机会,到了蒙古人,哪里懂得什么叫治理,蒙古人打下的地盘再大,跟中华也没有关系,只有当蒙古是中华一部分的时候,蒙古人,才是华人。
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战役。
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在李隆基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也进行了多次的对外用兵。
尽管此时李隆基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严重的危机,但大唐至少在那时还是“大”唐,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
汉民族先民——华夏族通过战争和文化融合,掌握了黄河流域(中原)和长江流域(江南)的土地。
对汉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蛮荒之地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因为这些土地不能大面积种植农作物;而汉族的“扩张”多是因为不堪周边民族为争夺过去属于自己的领土而进行的屠杀、劫掠和骚扰,出于稳定该国疆土、以绝后患的目的才大举兴兵。
为了保卫长安必须占领河西,为了保卫河西必须控制青海,为了控制青海必须占领西域来分吐蕃帝国的兵力,使其不能并兵向东扩张而已,唐代名将郭元振就这个问题和吐蕃大相论钦陵谈判过,如果吐蕃国放弃青海,唐帝国就放弃西域。
高宗年间,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中国所灭,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或被迫投降唐朝、或被武力灭国。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镇——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安西都护府坐落在龟兹镇。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
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统哈里发以来,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地中海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内湖。
阿拉伯帝国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极强力量。
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跨过中国的国界。
开元三年和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大食兵向安西四镇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击退,开元五年战事见于《资治通鉴》,另有新出吐鲁番文书亦涉及此次战役。
阿拉伯帝国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再加上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与吐蕃国大打出手,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西域诸国原本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传统宗教,对文化的东进感到不安,更畏惧彪悍的穆斯林战士,于是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
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
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高句丽遗民)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招讨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
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