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公使北上(六)(1 / 2)

“朕怎么能保重的好?”皇帝哑然失笑,走下御座,拉着杏贞的手到了东暖阁,暖阁用的是玻璃窗户,比正殿敞亮多了,皇帝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起来,拉着杏贞坐到了炕上,总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杨庆喜又屁颠颠地奉上了时鲜的水果糕点,杏贞感觉到皇帝的手还是冰冷冰冷的,殿内寂静无声,只有屋檐外的春雨倾盆而下,“当年先帝临朝的时候,英人来犯,朕当时虽然是五六岁的样子,对着洋人和大清签订的条约不甚明了,但是有一点,朕记得清清楚楚”皇帝的手心泛出了冷汗,“议和之后,先帝带着几个皇子在奉先殿哭了好久,一直在说无脸见列祖列宗,老六那时候还小,吃不消跪拜,伏在垫子上呼呼大睡了,可朕却是睡不着,没想到,泱泱****,万民之主,似乎无所不能的皇阿玛,居然会被区区小国逼迫到这等程度。”逼迫到只能在奉先殿对着列祖列宗的影真哭泣的程度!

杏贞默然,只有皇帝在喃喃自语,“先帝驾崩前,一直为香港岛之事耿耿于怀,赔款也就罢了,可是割地,是大清朝开天辟地头一回,朕虽然文弱,不敢想着收回香港,但也不想再做割地之事,”皇帝的语气高昂了起来,但是却又马上低落了下去,“可是如今洋人气盛,先是攻克广州,胜保又在山东吃了败仗,如今洋人的意思清楚得很,”咸丰含恨低声说道,“又想着和当年先帝爷在时候一样,进犯京畿,前来恐吓朕了!”

杏贞真的很想说,其实他们不是来恐吓,而是真的来抢劫了,割地赔款不算,还抢劫了万园之园这个后世中华子孙抱憾的文化历史瑰宝,“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但是这个现在根本就不能说,不然咸丰会以为自己是得了失心疯。杏贞反握住皇上的手,“皇上已经早就让僧格林沁前往天津布防,这天津无事,自然北京无事,何况如今也和先帝爷在世时候不同,那时候洋人进犯江宁,切断漕运,先帝爷苦于国用不足,无奈招抚洋人,如今横竖发逆盘踞江宁,漕运也是断断续续,可有可无,咱们这些年也这样撑过来了,洋人们恐吓不到咱们,皇上把心放宽些便是。”

任何人都会在别人的鼓励下振作起来,何况是素来耳根子极软的咸丰皇帝,杏贞觉得皇帝的双手有些温度了,“皇后所言甚是,”咸丰皇帝脸上终于有了些神采,“肃顺说要两手准备,除了让僧王戒备之外,还让美俄两国公使调停......”

“恕臣妾多嘴,调停此事,不妥当。”杏贞直接了当地说道。

在皇帝的印象之中,皇后难得说如此坚决,皇帝噎了一下,片刻无语,随即问道,“皇后认为调停此事不妥?”

“正是,听闻美国公使随英法两军舰队北上,不仅蛇鼠一窝,更是一丘之貉,焉能为我中国着想?”杏贞直接了当地打消皇帝企图寄托外国公使调停的想法,“更别说俄罗斯了,前些年东北边疆订约,已然是让俄罗斯不舒服,若是他调停得当,最后让英法两国止步,请问皇上,东北龙兴之地,还有库页岛,可还能在手里吗?”

如今的美国还不是日后的世界警察,到处恃强凌弱,到中国来,也不过是想着分一杯羹而已,美国学者德涅特在《美国东亚外交史》里面形象地写到:“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可沙俄就是不一样了,这个对着疆土毫不掩饰自己贪婪欲望的北极熊从中国获取的好处最多。一部近代中俄关系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沙俄侵华史。提起近代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沙俄通过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掠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每看到世界地图上中国东北和西北那大片辽阔的国土如今已是他国版图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为之叹息。

另外,沙俄这几个割让中国领土条约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签订的,这一时期一方面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给了沙俄以趁火打劫的机会,另一方面清廷对国际局势把握不够明了,不了解各国综合实力,被沙俄所迷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是以保卫中国免遭英国从黑龙江入侵为借口来提出领土要求的。假若清廷稍微熟悉地理和军事就不会相信俄国人这套鬼话。还有就是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扮演的可耻的“调停人”角色。轻信伊格纳切夫是清政府最大的悲剧。

此外清朝官员素质低下,昏庸无能,毫无责任感,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例如黑龙江将军奕山禁不住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恫吓,在没有中央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同沙俄签订割让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事后还百般狡辩,推卸责任。而他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实际上开了沙俄大片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它标志着19世纪中叶后中国北部边疆危机的加深和割地狂潮的开始。 同样情况在23年后崇厚同沙俄签订《里瓦吉亚条约》中又再次上演,又是谈判代表在未获中央政府批准情况下擅自签约。同样可气的情形是清廷派去同俄方按照条约到实地划界的官员,竟然因为“路途艰险”,劳累而不愿前去,仅听凭俄方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