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多久碰到了地质塌陷,有些仅仅是因为地质结构疏松的缘故,还有些干脆是头顶上时不时传来的震感导致的。
他们紧接着碰到几条由未知开辟出的地下通道,沿着地下通道行进或许会方便点,但是同时,他们这么点人,如果跟地底密密麻麻的未知发生正面冲突,无疑是自寻死路。
他们所乘坐的地下突击平台外面均临时涂抹一层特殊的辨识材料,这样子,曹川便可以清楚的借助深层地质探测设备知道地底的他们究竟在什么位置,又在干什么。
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通讯,他们甚至连对当前的深度都是模糊的,非常容易迷路,唯一的好处是,有了地下突击平台,他们可以长时间的潜伏在地底,甚至是自己钻出一条道路,不用像上一次顶着未知前进。
地下突击平台的行进速度是5公里/秒,碰到坚硬的岩体速度还会降低,大约是作战爆发半天后时间,曹川才看到,派出去执行任务的多达10台的平台陆续靠近目标。
距离坐标位置5公里,2号小队碰到头疼的问题,一处未知众多的巢穴,没有办法联络到其他人,唯有的办法先尝试作战。
而在另一处地底,6号小队的运气爆棚,在这处地下18公里的深处,居然没有任何未知活动的迹象,他们相互招呼着,想办法把平台运载的硕大的5亿吨量级的核弹头给卸载下来,设定好第二天12点整的定时爆炸时间,再是取出一层特殊的具备隔绝热量,微波的特殊布片,盖在弹头上面,减少它被注意到的概率。
紧接着,他们不得不继续朝着更远的地方前进,他们早知道连沙皇核弹都没有办法毁灭可怕未知的身躯,哪怕此次动用的核弹量级上升到5亿,真正目的还是在于改变裂隙地区的地质结构,将之彻底破坏。
使用地下核爆引发地震,这是苏维埃“水星”计划的原型,可惜在没有超级计算机的时代,没有了解地质活动机制的时间,想要精确控制核爆的效果根本不可能做到。
到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曹川对多方面学科有充分掌握,才可以做到类似的事情,构建起模型,通过多点核弹产生出的积压力,直接把战场给捅出个洞来,这就是他要做的。
因此,这个时候,6号小队正在朝着第二个目的地进发,打算部署下第二枚核弹头,如果顺利,一共10个小队将部署20枚核弹,保证一半以上的成功部署,他们的计划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