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如此念头,曹川首先向研究员们了解暗能量水塘的具体情况。
“报告顾问先生,此处暗能量水塘的半径为200个天文单位,在最近的100天时间内,它的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偏移,因而我们断定它是处长期的,稳固的暗能量活动区。”
“另外,根据我们的观测,大约每隔3天时间, 池塘内会发生一次持续6小时的暗能量潮汐,期间会产生3倍左右的空间折叠。”
听了这些,曹川对于自己手头掌握的信息有了充分了解,看起来研究员们发现的地方不错,距离他们近,潮汐频率高,强度不大,非常适合做研究。
他随后通过个人辅助模块,把自己的意识延展到各处,通过当地的联合生产车间,驻扎的工人们,发出命令要求生产20艘家用型飞船,到时候是要做消耗用的,而不会立即上马逐月级,恒月级,乃至长阳级和远阳级。
他向遥远的,稍微繁荣点的冥王星开拓地征调花花草草,小白鼠,狗,猴子,他不是什么丧心病狂的科学家,想要探索跃迁技术,最先在飞船里的肯定是这些常见的实验用生物。
随着准备完毕,他从最基础的数据搜集开始,好加快后面的规则模拟速度。
他仿照托马斯的实验,派出一艘家用型飞船深入到暗能量潮汐涌动的宇宙中,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显然不是托马斯的实验出错,经过他的检查,原来唯有飞船携带暗能量观测设备时,飞船才会遭到潮汐的影响,从而被卷入空间折叠当中。
这意味着在观测过程中有什么导致了暗能量潮汐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但是他先放下这点,直接的进行更多次数的实验,想要了解潮汐对现实世界的破坏究竟有多大。
最初是小白鼠,实验推进顺利,没多久,他替换上狗。猴子,甚至是把飞船换成长度100米的恒月级飞船,结果发现,恒月级飞船遭到些许破坏,依旧能畅通无阻的通过暗能量潮汐。
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通过过程中,假设飞船的长度被拉长到原先的5倍,肯定会出大事情的,实际上还没有多少材料。有办法在被拉长后,还保持着原先的模样。
除去橡胶,弹簧之类,构成飞船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物资,而且大都以人造材料为主,没有多少弹性,延展性存在。
这点又是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到了这个地步。他所能做得要做的差不多,如果没有办法规则模拟。找到更多线索,他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规则模拟开始了,跃迁技术果然是里程碑级的技术,哪怕是最初级的,借助暗能量潮汐进行跃迁的方式,都花了他三个月时间去确认原由。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他找到为什么没有携带暗能量观测设备的飞船难以遭到暗能量潮汐影响的缘故,原来是观测过程中产生的希格斯粒子,作为17种基本粒子之一,作为一种引力子,希格斯粒子从性质上讲同暗能量有些相似。只不过希格斯粒子产生的是引力,暗能量产生的是反引力,或者说斥力,因而导致两者同时存在时,会相互影响,穿透维度的壁垒,影响到三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