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章 老闯将(1 / 2)

汉儿不为奴 傲骨铁心 1619 字 4个月前

汝宁怎么也是一府之地,加上邻近的开封、南阳一些州县,便是再贫瘠,只要咬牙撑撑,总能勉强维持下去。况且湖北那边袁宗第也在想办法筹措军粮,就算远水解不了近火,实在饿得不成,跟南直隶安徽的太平军打打秋风也行。这突然间就从汝宁转移到归德来,粮食没能搞多少,反而还要时刻担心徐州那边的清军会不会杀过来,又要担心开封的清军会不会突然掐断归德和汝宁的通道,所以怎么算,李来亨这决策都是失招的。

然而李来亨这是真没办法了,他名义上是定武朝廷册封的顺王,是忠贞营的首领,可实际上除了刘体纯和袁宗第听他的,其余那些将领压根就不听他的,都是各打各的,实在是没粮了,或是叫清军打得狠了,才会跑来向他这“小老虎”叫苦求救。

有鉴于几十年来的教训,李来亨现在特别重视根据之地的建设,攻略河南不仅仅是为了抗清,更重要的是也是李来亨想为忠贞营的将士打下更多的地盘。单是一个湖北,还不足以供养忠贞营。而经营根据之地,显然不能如从前一般流寇行事,在湖北时,为了快速壮大起来,李来亨没有阻止诸将裹挟民间青壮的行为,结果导致湖北的粮食生产陷入停顿,甚至比在清军占领时更差,很多地方因为青壮被忠贞营裹挟走,留下来的老弱病残根本没法种地,很快土地就全部抛荒,百姓背井离乡。等到袁宗第发现不能再这样下去时,想要重新恢复湖北的生产,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别的不说,就是让忠贞营中那些将领将他们强拉走的青壮放还,又有多少人愿意?李来亨自己的营中又有多少“拉夫子”过来的湖北青壮呢?

湖北的教训只能是教训了,眼下包括李来亨自己都是没办法将人再放回去了,因为这些青壮现在是各营的财产,是将领们说话的底气。别人营里有几万人,你营中却只几千人,这大家伙在一块议事时,是人多的说话声音大,还是人少的说话声音大呢?

李来亨能做的就是勒束诸将不能再祸害地方,尤其是新占领的地盘。可是这帮明朝和清朝都在咒骂的“大寇”们却谁也改变不了从前的习性,哪怕他们知道不好,也不愿意去改变。

流寇行事,可以说是闯营初立那天时就深深的烙在了这些老闯将骨子里,血液里。如果当年大顺能够坐稳天下,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帮老闯将们会渐渐改变,只可惜大顺没能坐稳天下,导致这帮老闯将们这十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而挣扎。明朝不要他们,利用他们,清朝要剿他们,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用最现实,也最有效的办法来扩大自己,显然,裹挟、抢掠等流寇行径是最好的手段。实在没有办法去抢,他们才会窝在那里,眼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

各营现在的青壮很多,湖北的有,河南的有,将领们一方面在叫苦无粮可食,另一方面却又拼命的拉人充军。这种做法看起来很可笑,但李来亨知道,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保存实力的不二手段。包括他自己在内,忠贞营这帮老闯将都精着呢,那些拉来的青壮实际上就是炮灰,也是保护他们嫡系力量的最好掩护。正如在夔东时,各将都“饿”得不成.人样,可他们的嫡系骨干却依旧保存着。“瘦”下去的就是那些炮灰,没有了那些炮灰,那真正“瘦”下去的就是他们的老底子喽。没了老底子,忠贞营也就不存,也意味着闯营的最后力量不存。

李来亨对太平军治下的事情颇有兴趣,他派过人去湖南、江西打探,对“建村设乡”很感兴趣,可是他却没办法学周士相一样恢复地方,因为他和他部下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对地方的最大祸害。一日不能解决基本粮草供应,他们就一日不能停止流寇行径,最终,也就是个死循环。占的地方再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的真正根据之地。

..........

汝宁一带被祸害得可谓成了不毛之地,老闯将们就嚷着要去归德。开封他们是不敢去的,因为虽说吴三桂的大军就在西边的洛阳和郑州,开封的清军得盯着吴三桂,根本不可能腾出多少兵力对付忠贞营。可清军毕竟在开封一带重兵云集,谁敢保证鳌拜不会不顾一切先转过身子来收拾忠贞营。再者,忠贞营表明了态度拥立定武帝,而吴三桂是奉立的永历皇帝,如今虽说永历帝死了,可吴三桂也没说要改奉南都的定武帝,所以本质上吴军和忠贞营是敌对关系。再加上永历死得不明不白,李来亨又明确拒绝了吴三桂的招揽,忠贞营这帮人哪个敢去吴三桂眼皮底下晃悠,他们一个个都精着呢。

李来亨思来想去,也同意了去归德一带。他也清楚,自己就算不去,党守素、贺珍、王光兴、王有进他们也会自己去。与其让忠贞营就此变得四分五裂,倒不如大家伙一块去,再不济,至少也能抱成团。塔天宝和郝摇旗没有和李来亨他们一起行动,这会还在南阳一带打转。二人之所以不和李来亨会师,主要就是因为二人的实力比较强,再者郝摇旗这家伙一直有野心,手里那个韩王到现在都没送到南都去,所以李来亨也刻意和他保持距离,免得将来被郝摇旗给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