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师范教育(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579 字 4个月前

读书人的傲骨,听上去感觉很高大上,但是宇文温认为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世间能有多少读书人(文人)真的有傲骨?

家境优渥的读书人可以有傲骨,那些成日里为柴米油盐奔波的读书人,有什么资格说傲骨?怎么能不向现实折腰?

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来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傲骨可是名传千古,然而陶渊明能如此潇洒,是因为他家境殷实,不缺这五斗米。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名臣,官至大司马,受封长沙郡公,江东一流人物,陶氏一族实力雄厚,所以才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潇洒。

那么对于祖辈在官场默默无闻的寒族子弟来说,这些读书人之中有多少个能有傲骨,有官不做而是采菊东篱下?

大家寒窗苦读十余载,不就是为了能够以文入仕?

为了能在地方官面前混个眼熟,总得放低身段去争取个露脸的机会,若是整日窝家里装清高,那就只能一辈子窝在家里。

入不了仕,那就要想办法靠着学识挣钱来养家糊口,学识渊博的开馆收徒,学问一般的就受聘当教书先生,实在没办法而家道中落的,就去替人佣书。

这种时候你还跟我讲傲骨?

想是这么想,宇文温说出口的却是另一番话:“王参军,物以稀为贵,傲骨若是人人都有,那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了,难道不是么?”

王頍寸步不让:“大王,经学名家本就物以稀为贵。”

“王参军莫非是对寡人所说多有误解?”

“属下不才,还请大王明示。”

“所谓教育,即是教书育人,满腹经纶的有识之士,未必是一名好老师,寡人所说,王参军以为如何?”

“大王所言甚是。”王頍似乎听出来宇文温的言下之意,不过他不敢确定,因为对方若真的是那种看法,可是会让人有些惊愕。

“方才寡人说了,教材、师资,是寒族急需并且愿意为此花钱的资源,教材即是各类书籍,而师资,并不单纯指的是饱学之士,而是能够真正教书育人的先生,或称老师、教师。”

“以蒙学为例,幼童开蒙,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因为幼童未成年,心智不齐,若开蒙的老师不会教,那么幼童想要入门,势必十分吃力。”

“所以,如何让蒙学老师学会给幼童开蒙,这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想实行教育产业化,就要想办法让这些教书育人的学者真正成为合格的老师。”

宇文温慢条斯理的说着,然后引经据典:“前汉杨雄,其著《法言》曰:师者,人之模范也,故而如何让人成为师范,是为师范教育。”

这个典故,是求学社社长章华向他说的,最后两句,是他自己发挥的。

“师范教育?”王頍重复着这四个字,能确定宇文温接下来要说些什么,那么他之前的质疑,立论恐怕就不成立了。

“没错,所谓杀鸡焉用牛刀,若让二刘去蒙学开蒙,岂不是大材小用?而他们所授内容,自己觉得简单,但对幼童来说,却如同听天书。”

“王参军昔年为露门学士时,对教学有何感想?”

“呃,一言难尽...”

王頍想起当年自己的经历,他将近二十岁才发奋用功读书,只用了区区数年便学有所成,为当时的天子宇文邕任命为露门学士。

周国官学,除了太学之外,还有露门学、虎门馆、通道观,通道观是道家学校,而露门学、虎门馆是专门给贵胄子弟读书的学校。

露门又称路门,为宫廷最里层的门,露门学的学生是皇太子及贵族子弟,设有露门博士、露门学士,王頍作为露门学士,当然教过学生。

按照他的教学经历,在露门学教书真的很辛苦,一帮平日里飞鹰走狗的贵族子弟,在学堂里读起书来大多心不在焉,简单的知识教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学不会。

这些学生身份高贵,皇太子和皇子就不说了,其他人年纪小小却有爵位,不是公就是侯,搞不好还有国公,他一个没有爵位的学士,说话都没底气。

学生的父辈、祖辈在朝中不是高官就是勋贵,所以当老师的饱学之士对这些学生无可奈何,用心学的还好,不用心的那些学生,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

而王頍作为学而优则教的露门学士,一开始是没人教他如何教书的,当老师的不得要领,当学生的顽劣不堪,那种日子,他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难受,都不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熬过来的。

等一下!我记得当年有个宗室子弟,堂上顽皮被罚整理藏书,结果居然让其唤作十五的家奴冒名顶替去受罚,这宗室子弟的爵位好像是西阳郡公,莫非....

想到这里,王頍瞥了一眼宇文温,宇文温对此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是“不正常人类”,对于大象二年二月以前的“往事”记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不清楚对方想起了什么往事。

见得王頍对于当老师颇有感慨,开始认同自己的观点,宇文温决定趁热打铁,而对方那一瞥让他心里发毛,所以赶紧说下去:

“欲兴教育,先得有良师,良师如千里马,可遇不可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师范教育要考虑的事情。”

宇文温开始向王頍宣扬一个概念,那个概念在原本的历史里,大概要到近代才会出现,这就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如同工业化生产般大批量培养。

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是两种概念,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也是两种概念,一个良师,应该知道如何高效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得培养对方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对于整个教育而言,这样的老师在蒙学时期很重要,即所谓“开蒙/启蒙老师”,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可以极大调动幼童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童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幼童亦是如此,性格不一样,天赋也不一样,智力发育程度也不一样,如何因材施教,是合格的启蒙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大多数老师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有人读书做学问时是好手,但是要教人却很蹩脚,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才会成长为一名良师。

然后大多被士族聘请,轮不到寒族来分一杯羹。

那么,如果要把教育当做一门产业来经营,师资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是说有了二刘等经学名家,就真正拥有了深厚的师资力量。

宇文温之前说过市场要细分,那么教育产业要提供的“货物”——知识,需要通过老师这一“工具”教授给客户。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宇文温认为拥有大量合格的老师,是产业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像神箭手射箭那样,弓不行、箭不直,即便射术再精湛也射不中箭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