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骏马,驮着全身披挂的士兵驰骋着,两支骑兵相互冲锋、撞击,让寒冷的旷野变得热闹起来,混战之中响起阵阵雷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仰马翻。
行军总管司马杨玄感驾驭着坐骑,迎向当面冲来高句丽骑兵,手中握着双管簧轮手枪,将枪口对准敌人之后扣动扳机,簧轮转动摩擦起火,点燃火药仓。
硝烟窜起,“砰”的一声过后,一名持矛冲锋的高句丽骑兵胸前绽放血花,随后双眼一翻、身体前倾坠马。
杨玄感持枪的姿势不变,只是将枪口适当偏转,对准另一个接近的敌骑,扣动扳机。
又是“砰”的一声,那骑兵肩膀绽放出血花,身子一歪,手中长矛落地,胯下坐骑速度未减,依旧对向冲来。
装填两发“子弹”的双管簧轮手枪射击完毕,杨玄感扬起左手,用左手握着的破甲锤向已经近前的敌兵一抡,正好砸在对方脑袋上。
血光绽放之中,肩部受“枪伤”,头部受钝击的敌兵坠马,再无生息。
双手均握着武器的杨玄感,瞬间结果掉两名敌兵,而他的左右部下亦大多如此姿势,在大混战之中的小股骑兵交战中,方圆二十步内没有敌手。
新式簧轮手枪的威力不比转轮手枪差,破甲效果很好,但缺点是一样的:射击过后变成废铁,短时间内无法装填。
所以,他们各自抽出第二把配枪,迎向又一股高句丽骑兵。
火药手枪的出现,让骑兵近距离非接触交战(二十步距离内)时多了一件利器,前年与突厥作战时使用的转轮手枪表现不错,打得骑术娴熟的突厥骑兵人仰马翻。
但这种转轮手枪却是“六打二”,即六发“子弹”一般只能打出两发,有时候连续勾动扳机却接连哑火,真的会急死人。
而现在这种簧轮手枪,是以精妙的簧轮结构发火,枪管有两根,上下排列,使用前可事先装火药及“子弹”,因为制作精良可靠性高,所以基本上能实现“二打二”,成了新的混战利器。
就是贵,比转轮手枪还要贵许多。
杨玄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靠着这种利器连续击杀敌人,而自己那一身弓马娴熟的本领,好像没了用武之地。
身备三杖(弓、矛/槊、刀盾)是一个武将勇武与否的评价标准,现在,一个只会骑马的人,拿着手枪“砰、砰、砰”,就有可能把一个苦练十余年骑战技艺的锐士干掉。
如此巨大的反差,让杨玄感本能的讨厌手枪,但却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实在是太好用了。
武器是用来杀人的,那么杀人效率越高的武器,那才是越好的武器。
“呯、呯”声中,又一股三十余骑的高句丽骑兵被杨玄感带队击溃,但他没有贸然追击,而是等着己方槊骑赶上来汇合。
使用手枪作为杀敌手段的骑兵,大概可以称为“手枪骑兵”,虽然在混战之中优势明显,却不能独自面对手持矛、槊骑兵的冲锋。
手枪的准头太差,即便是二十步距离内,握着手枪瞄准敌人的胸部扣动扳机,很可能打中的是对方的大腿,这样的准确度不是很可靠,手枪骑兵一旦遇到善用马槊、长矛的骑兵,对冲时会输得很惨。
这是实战得来的经验教训,杨玄感谨记在心,不敢贸然脱离己方持槊骑兵的掩护,他看看战场,见着高句丽骑兵已经被己方击溃,随后将视线转到战场某处。
那里,是高句丽军队步阵所在,没了骑兵的掩护,高句丽步兵只能自己结阵自守,一眼望去,步阵孤零零的矗立在旷野里,被周军骑兵挤压得不敢动弹,颇为凄凉。
见着此情此景,杨玄感忽然感慨起来:真可怜....
。。。。。。
战场上,结阵自守的高句丽步兵猬集着,长矛兵在外,以刀盾兵、辎重车为屏障,又有士兵手持弓箭掺杂其间,不时放箭逼退靠近的周军骑兵。
他们的骑兵被击溃,输得很惨,几乎是一触即溃,突如其来的大败,让步兵们急切间无法撤退,只能在战场上结阵死守以待援军。
所幸士兵们都带有干粮,又占据了一处小水洼,所以饮食暂时无忧。
而围成圆阵的长矛阵,至少能让胆敢冲阵的周国奇兵伤亡惨重,所以就这么对峙下去的话,他们应该还有机会撤退。
战场距离东北方向的安市城不算太远,所以援军应该能及时赶来。
高句丽将士如是想,对这场战斗自己能够全身而退感到乐观,而周军主帅、行军总管宇文维翰同样也对战事感到很乐观。
此时此刻,他站在一处土丘上,用千里镜观察高句丽步阵情况,看着这些被己方骑兵挤压得猬集成团的敌人,他只觉得心中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