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午时,散朝,文武官员陆续离开太极殿,返回各自官署,中书令王頍亦是其中之一,中书省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所以时间对于他来说很宝贵。
从向西阳王毛遂自荐时起到现在,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眼见着就要到花甲之年,终于更上一层楼。
王頍在市舶使任上兢兢业业,精心布局近十年,又作为行军元帅长史,辅佐燕王东征讨伐高句丽,立下大功,战后论功行赏,任中书令,位列宰执。
跻身宰执之列,已够资格称为位极人臣。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仕途,王頍觉得自己都不能浪费时间,所以若不是宫里不得策马,他真是要骑马冲去中书省。
刚下玉阶,却有宦官赶来请他留步,说是天子召见。
王頍在殿外等了一会,经由宦官引领,来到东侧的东堂,得传召后入内,见天子正与四人交谈。
一人是散骑常侍许绍,一人是新任秦州总管宇文十五,一人是左卫大将军史万岁,还有一人是右骁卫大将军杨济。
如此会谈组合有些奇怪,但王頍能以此猜出一些端倪。
这四人是天子潜邸元从,许绍于相州刺史任上丁忧,待得三年丧期结束,立刻奉诏入京,杨济任行军总管,于辽东之役立下功,终于从营州边疆调回京城,算是风风光光回来。
至于史万岁,这些年来都在带兵,时不时出击草原,如今任左卫大将军,而宇文十五是天子家奴出身,新任秦州总管,王頍觉得,天子似乎要在陇右“动一动”了。
果不其然,议题正是关于陇右,宇文温今日散朝后召集心腹开小会,是要讨论一下吐谷浑的问题。
自从数年前,宇文温遣使西海,向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及贵族们威逼利诱之后,对方消停了几年,但也许是时间抚平了慕容可汗的“心理创伤”,如今这位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或者说,是吐谷浑的“国人”们又起了坏心思。
吐谷浑,其实是一个部落联盟,可汗是共主,国内许多部落首领(贵族,或称‘王’)都对国事有发言权,其中又以诸慕容氏为甚。
这些人都算是宗室,被称为“国人”,对于吐谷浑可汗有极大影响力,可汗若是违背了“国人”的共识,轻则被架空、重则暴毙或死于非命。
所以,即便慕容伏允本人也许不想和周国交恶,但那些桀骜不驯的“国人”若按耐不住要翻脸,慕容伏允也只能默认。
现在,种种些迹象表明,吐谷浑皮痒了。
这几年,周国和吐谷浑进行边市,甚至与对方分工协作:吐谷浑各部在河湟谷地种植棉花,周国陇右织造司以合理价格收购,互惠互利。
周国想以边市笼络吐谷浑的贵族们,让对方意识到和周国做买**抢劫要划算,由此化干戈为玉帛,边疆平靖。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对于吐谷浑的某些贵族来说,和周国做买卖总是不如抢来得直接。
吐谷浑的地盘,在西海及其周边广袤地区,每次遇到强敌来袭,便举族逃亡数千里之外,待得避过风头又转回来,数百年来俱是如此。
西海之地颇为荒凉,外来者多有水土不服,所以无法久待,吐谷浑的一些贵族大概由此有恃无恐,选择抢劫而不是进行边市来致富。
周国的商队、镖队,在西海、河湟地区遭到袭击的频次渐渐变多,伤亡开始增加,这让前几日还去镖行坐了坐的宇文温十分不快。
那些劫匪如此猖狂,敢把周国的商队、镖队当肥羊,宇文温可不会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