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洛阳宫,御苑,观景阁里,宇文温和即将返回幽州的儿子宇文维翰座谈,谈话间,宇文温看着书案上的炼铁高炉模型,向儿子提起一个消息:
“大冶制铁所,到今年十一月,预计出铁量就会达到一千万斤,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宇文维翰答道:“孩儿知道,若按去年的数字,这意味着大冶制铁所一家的铁产量,就比其他铁冶产量之和还要多。”
“没错,但就在二十年前,全国的铁产量,才一百余万斤。”宇文温说完,指着这个高炉模型:“二十年间,铁产量翻了几倍,冶铁能力总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二十年,冶铁工艺不停改进,耗费无数钱财,还有无数人的心血,无数技术难关被攻破,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这炼铁高炉就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大冶制铁所的炼铁高炉,单座高炉日出铁量最高可达万斤,需要消耗大量燃料,靠烧木炭是不行的,所以,必须烧焦炭,必须强力鼓风,你看看这里...”
“烧煤比烧木炭火力强,但用煤来炼铁,含硫量大,铁会变脆,所以要用焦炭,也就是闷烧过的煤炭,这需要额外建炼焦工场...”
“火要烧得旺,就得鼓风,鼓的风还得先预热,确保炉温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林林种种,都是技术难点,解决起来不容易。”
宇文温说着说着,仿佛一个父亲在夸自己的宝贝儿子:“所以,你莫要小看这座炼铁高炉,它的技术含量很高,贵是贵,但值得。”
“现在,你说说,大冶制铁所发展成如此规模,意味着什么?”
面对父亲的提问,宇文维翰想了想,说:“这意味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大冶制铁所就像一匹马,拉着一车人向前走,带动了许多周边产业...”
“对,这就是煤、铁复合体的威力,尤其是焦炭炼铁,只要攻克技术难关,可比用木炭炼铁高效多了,你在幽州,要继续按着这个路子发展...”
“辽西边贸,铁器很好卖,而辽东开发,需要大量铁制工具,这都是幽州铁冶行业的机会。”
宇文温一如既往给儿子们宣扬“煤铁复合体”的威力,因为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儿子们能接过接力棒,继续向前跑。
“洗脑”要持续以恒,宇文温就怕自己一不留神松懈了,让腐儒把儿子们的思路带歪,日后想改都改不过来。
所谓“煤铁复合体”,指既临近铁矿,又临近煤矿的工业布局,然后还得交通便利,以便矿石运输及产品外销,历史上晚清时期创办的汉冶萍公司,大概能算是这种复合体。
“汉冶萍”其中的“冶”(大冶)代表铁矿,“萍”(萍乡)代表煤矿。
以汉冶萍公司为模板建立的大冶制铁所,冶炼场地却在大冶,省去了“汉”(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今年的铁产量终于能达到一千万斤,真的很了不起。
但是,周国现在一年的铁产量,比不过明初永乐年间的铁产量。
永乐年间,一年的铁产量大概在两千万斤左右,这个数字是杨济琢磨了许久,从“生前”所听各种传闻之中推算出的一个数字。
这个数字是永乐年间某一年的全国铁课数(铁税,直接用铁做实物税),铁课大概是按五抽一来收(百分之二十),以此反推,得了年铁产量近二千万斤的数字。
如此估算出来的产量,数据存疑,但好歹有出处,而明代的“斤”,和此时的“斤”肯定不同,所以这个数字仅供参考。
即便如此,宇文温也觉得成就感满满,唯一的遗憾是以目前的冶炼技术,依旧不能稳定炼钢,但这无伤大雅。
他拼了命经营大冶制铁所,并以此为模板,推动各地冶铁业的发展,随后催生了诸如徐州利国制铁所这样的“小怪物”出现,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铁产量暴增,导致铁价下降,为推广铁制工具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民可以开垦、耕种更多的田地,这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增加,长期收益就是人口快速增长。
其他各种铁制工具的推广,让社会各阶层都受益。
铁产量上来了,铁制工具的价格自然就走低,但对于许多平民来说,因为囊中羞涩,依旧舍不得买铁锅。
所以为了让百姓都用得起铁锅,周国采取“双价格制”,靠着高价(相对)对外出口铁制品,以此获得的丰厚丽人,来补贴在国内亏本销售铁制品造成的亏损。
铁产量暴增带来的利好,可能要到数十年后才能全部彰显,宇文温觉得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但现在一定要打好基础,为了刺激铁产量进一步增加,所以要继续发展铁制品出口贸易。
最好能发展到年出口铁制品一千万斤的水平,以此带动国内铁器普及,那时候的周国,若能做到百姓家家都有一口铁锅、一把菜刀该有多好。
百姓家里有菜刀怎么了?怕人家拿着菜刀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