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九 五柱五角世罕有(2 / 2)

势凌云霄 原汁化原食 1129 字 4个月前

再次回来的吴峥,双手抱胸,借助观月亭顶部那三颗夜明珠的光线,仔细打量起来。

虽然是从岩石中雕琢出来的亭子,可是,乍看去却与外面的亭子别无二致。不论是亭柱,基座,飞檐斗拱,还是一片片琉璃瓦的形态,都惟妙惟肖。

只是当吴峥再仔细一看,这才发现了特殊之处。

“怎么会是五根亭柱,五角飞檐呢?”

这完全出乎了吴峥的认知。

世俗中的亭子,要么是四柱,要么是六柱,最多也不过八柱,不过已经十分罕见了。至于檐角,更是大多与柱子数目相符,要么是四,要么是六。什么时候见过五柱五角的亭子?

绞尽脑汁,不论是现实中,还是典籍内,对吴峥来说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再就是亭子的尖顶处,猛然看去是与上面的顶板连在一起,可仔细看来,两者之间是有一线间隙的。不过下面的基座却是与空间的地板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缝隙。

“就算凿一座亭子出来,何必要下那么大的工夫,连亭子外部的瓦片、尖顶都要凿的如此一丝不苟呢?”

伸手摸一摸,亭子外部栩栩如生的瓦片的确也是浑然一体的。尤其是瓦片之间的衔接处,与现实中的真实情景可谓一模一样。高低错落,缝隙均匀。

再站在亭子中间的石凳上,触摸一下那三颗夜明珠,稍微用力之下,倒是能够轻轻转动。不过中间的半圆形石刻,却又是与亭子浑然一体的。

“这半圆形石刻真的是代表月亮吗?”

很明显,三颗夜明珠围起来的是一个圆形图案。只不过圆形图案一半凸起,一半凹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亮。估计,这才是“观月亭”之名的由来。

“一凸一凹,一明一暗,一阴一阳,……。”

吴峥嘴里念叨着,仰起头盯着那半圆形的石刻久久没有移动身体。不由自主,由《黄庭经》经文演变而来的金色符号含义中最后几句话又出现在了吴峥的脑海之中。

大道至简,万法宗一。

阴阳已非,四象尤繁。

本无虚实,何来明暗。

天地有寿,宇宙期短。

混沌无我,灵光是全。

一遍遍默诵着,吴峥又进入了无我的境界之中。而眼前所见已经不再是观月亭最上面的半圆形石刻,彻底被由经文演化来的金色符号代替,其内在的含义就如同一条小溪一样,缓慢地,而又反复地流入吴峥的意识海中。

直到黄庭洞内突然传来一阵十分得意而又熟悉的哈哈大笑之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