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元帅,一架智利人的He115水上飞机报告,在东南太平洋,距离智利沿海40-100海里附近发现美国舰队,发现时航向朝南,似乎准备去进攻智利。”
拿着刚收到的电报,刚刚接任空军总司令的凯塞林空军元帅走到了赫斯曼身旁。
在苏俄停战协定草签后,德国和欧洲共同体的用兵重心已经从东线转向了大西洋,因此就免不了进行一些人事上的调整了。陆军和空军出身的凯塞林元帅显然不适合指挥大西洋战线去和美国大西洋舰队决战,因此便将大西洋战线司令官的职务移交给了吕特晏斯海军元帅,自己则回锅再任空军总司令。不过他这个空军总司令很少去自己的总司令部坐班,大部分时间都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一样,在大总参谋部内办公。两人和古德里安一样,实际上都是赫斯曼的副手。
“进攻智利?”
这个消息的确出乎了赫斯曼的预料,而且也出乎了大西洋战线司令部、欧洲联合舰队司令部和德国海军司令部对大西洋战局的研判——他们谁都没有在太平洋同美国作战的计划。
赫斯曼接过电报看了看,上面只有短短的一行字,除了报告有一支美国舰队正在接近智利沿海之外就没有其他信息了。
“就这些?”赫斯曼又把电报抄件递给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
“恐怕智利人自己也不大搞得清状况,”凯塞林说,“他们没有多少水上飞机可以用来侦察。”
“我们呢?”赫斯曼问,“我们在智利有多少力量?”
“在瓦尔帕莱索港有一个隶属于潜艇司令部的第10潜艇群,拥有18艘最先进的21型潜艇。”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雷德尔海军元帅,他告诉赫斯曼说,“不过这18艘21型潜艇中的12艘目前在太平洋上执行任务,留在瓦尔帕莱索港的只有6艘。”
潜艇作战一般是没有倾巢而出的,通常都是三分之一留港休整,三分之一在赶赴战场的路上,三分之一在执行破交、布雷、侦察等任务。
而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部所拥有的潜水艇,主要是执行破交任务的,因此以瓦尔帕莱索港为母港的那些21型潜艇也都是执行破交任务的,所以只有6艘留港。
“只有6艘潜艇?”赫斯曼看到雷德尔说完,凯塞林也没有补充,不大死心,于是又问了一句。
“只有这些。”凯塞林耸耸肩,“大西洋战线司令部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太平洋布署重兵……那里属于第9舰队管辖。而且新阿斯巴尼亚联邦也不希望我们在他们的土地上驻扎太多的军队。”
欧共体海军第9舰队是个司令部舰队,司令部设在越南的金兰湾,负责太平洋方向的作战。不过由于日本方面一直对第9舰队的存在感到不甚安心,因此欧共体方面就将第9舰队的实力限制在最低水平,实际上就是一个摆摆样子的架子舰队而已。
不过太平洋战区仍然被置于第9舰队的管辖之下,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在德国大总参谋部看来,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角毕竟是日本人。
另外,胡安.庇隆领导的新阿斯巴尼亚联邦政府是将自己的国家看成世界强国的——在高估自身实力这方面,他倒是颇得墨索里尼的真传!
所以胡安.庇隆一直以来就不大愿意让欧洲国家的军队在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的土地上驻扎。
“靠6艘潜艇可抵挡不住美国人的舰队。”赫斯曼抱着胳膊,眉头皱起,“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美国人的智慧……”
“还有新阿斯巴尼亚的海军和空军呢,”凯塞林元帅提醒说,“他们购买了许多我们的飞机和舰艇,还组建了他们自己的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
组成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的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三国,在1940年代可都是响当当的土豪国家,和后世的阿拉伯石油土豪差不多。钱是不差的,而且还有欧洲共同体急需的资源和农产品可以出口。因此可以交换到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这方面新阿斯巴尼亚可比日本条件好多了,日本可以出口到欧洲的东西相当有限,最大宗的就是天然橡胶。因此在日欧贸易中,日本经常出现无法支付的难题,而新阿斯巴尼亚联邦则可以全款支付所有他们能买到的武器装备,而且还可以出高价。
所以从1944年初,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三国组成新阿斯巴尼亚联盟,并且参加轴心国集团开始,大量比较先进(大部分是德军淘汰的)的武器装备就源源不断运往了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