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隔阂(1 / 2)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2195 字 4个月前

生产力不高且缺少人口的时代,无比确定的来说生孩子对国家就是一种功劳,而有功则是必须得到赏赐。

纪昌的大道理讲得非常仔细和清楚,得益于军方不断向外开拓,国家的疆土是一直在持续增加,但是国家的人口却是太少。

疆域大而国民少,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是打下的土地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开发,等于是只在疆域版图上面好看一些,甚至很多时候疆域大了变成负担。

堂堂丞相亲口在大朝会之上面对君王与百官同僚肯定了军方的功绩,是不是可以视为那是文官体系自认在武官体系之下?

话又说回来,说得好像什么时候汉国的武将比文官地位低似得,恰恰相反的是汉国因为长时间处于战争状态,文官的地位一直是劣于武官。

文官在上一段时间有抬头的迹象,差一点让国家进入到修生养息阶段,武将的反击是策划出北伐战争。

目前的汉国一方面在对外交战,另一方面是在进行国家的内政,文武的博弈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内政其实不止是丞相府……或者说是文官的事情,毕竟军队的兵源是来自于民间,所需的粮秣和军事器械也是内政的一部分,武将们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非但不能刁难,甚至是要在某方面进行最大程度的配合。

国家的人口多了,生产力也提升上去,对武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们害怕的是自己会失去用武之地。

武将一旦没有用武之地,别说是获立军功光宗耀祖,平时的日子肯定会很闲,甚至可能会发生狡兔死走狗烹那些狗屁倒炉的事。可以想象在种种的原因之下,武将最希望的莫过于永远有战争能打。

“丞相此言大善!”徐正没有离开座位,是手持玉笏直立起腰杆:“臣赞同。”

纪昌刚才没少吹捧军方,怕的就是军方在这么一件事情上多生波折,见徐正带头赞同微微松了口气。

两个文武的第一人应达成统一意见,按照道理来说生育奖励土地的议题,君王不反对的话,算是十拿九稳会通过。

桑虞是安安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座位,先看徐正表演,然后是纪昌言语上更华丽的演出。他近期闲得比较落寞,除开御使大夫本职上的工作没有插手任何官府事务,私下是按照刘彦的意愿在整合世家,南下去西南半岛开拓就有他规劝而去的不少家族。

御使大夫拥有监督百官之权,听上去权力很大,但实际上以华夏文明的政治而言,百官不怕犯错,怕的是君王追究错误,所以御使大夫的权力只能说是君王意志的一种附属品。

源自于刘彦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主,桑虞这个御使大夫做得挺枯燥,平时也就是在大小朝会上监督百官礼仪,除此之外是属僚关注百官平时是否嚣张跋扈。

当然了,御使府监督百官是否嚣张跋扈仅是在关乎到百姓的一些事物上,同样是官员起了龌蹉或是冲突是一种放纵姿态。

百官由御史府来监督,贵族则是由廷尉署来监督,汉国的官员不一定有爵位,但是有爵位就必定是官员,导致的是御史府和廷尉署在很多执法权上面存在冲突,鉴于这一点桑虞很想找刘彦请示一下,只是一直以来没有良好的契机。

目前的执法权不像现代那么职权分明,基本上是按照阶层来划定归于哪个部门管理,通常每个部门既有监督权也有执法权,这样的确是很容易造成执法冲突,也会存在一些执法上面的龌蹉。

刘彦从一开始就发觉执法权上面的冲突,他当然有心去规划,问题是觉得没有契机,贸贸然去改变前人制定的规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算是一件小事,身为君王更要在改变国家时谨慎再谨慎。

没有人对生育奖励提出什么异议,刘彦却不能立刻拍板,是应该走个流程,比如后续的补充条文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议题在初步上面没有被反对,丞相府在接下来就该近一步细化,比如生男生女该奖励多少土地,土地又是该在什么位置,然后是愿意搬迁或不愿意又存在什么样的奖励差距。

“徐公。”王基是在朝会结束之后,随着同僚出了大殿,小跑着才追上前面的徐正。他先恭敬地对徐正行了一礼,后面尝试问道:“可否容下官进言?”

大庭广众之下,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徐正不太清楚王基想说些什么,迟疑着点了点头。

“太尉。”王基换了个称呼,说明接下来讲的是正事:“生育可以得赏,利国利民下官自然极为赞同,可是……太尉不觉得一旦生育亦可得到土地赏赐,与军功获赏……有冲突?”

徐正挑了挑眉头,深深地看了王基一眼,勾了勾嘴角算是笑过,却径直顺着大道迈步,一点再交谈下去的欲望都无。

王基是发愣地看着徐正慢慢远去,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算起来也是军方体系的一份子,自然是想要维护军方的利益。而在他看来,军功获得土地的赏赐就是最大的特权和利益,一旦这一次被撕开一个口子,难保下一次文官不会再找个看上去很合适的理由再来一次。

按照道理,徐正是太尉,是理所当然的武官第一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军方的利益,王基下朝之后迫不及待地攀谈是想要先拨头筹,可事情好像有些没有按剧本走?

“启臣有些操之过急了。”王鸾笑吟吟地看着王基:“我等虽在大汉为官,却……”

王鸾与王基没有血缘关系,他俩唯一的共同点除了姓氏之外,还都当过石勒和石虎的臣子。

石羯赵国在中原的统治崩溃,许多原先是在石羯为官的官员都转投汉国,王鸾和王基是在徐州之战的前后干出弃暗投明的事。

从石羯转投汉国的那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王鸾和王基算是混得相对好的一批,更多的人要么是在地方为官,要么干脆就连一个官职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