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城调任河南巡抚,对汀州府来说是件轰动的大事,刚刚忙完救灾事务的惠娘等人,又得组织商会同仁去为高明城恭贺,为其践行。
这几年黄河年年发大水,成为影响朝廷统治的最大隐患。高明城只沉浸在升官的惊喜中,根本没意识到这个职位多么棘手。趁着九月就要北上河南,高明城临走前收了不少孝敬。
惠娘虽然心有不甘,但能把水患治理好,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就是她渴望之事,给高明城送礼的银子,也没觉得多心疼。
商会这次水灾中出钱出力,为地方百姓拥戴,就连之前一直犹豫不决未加入商会的商铺,在水灾后也都积极加入进来。由于商会拥有良好的口碑,连带前往周边府县发展时,也得到各地地方官府欢迎。
之前商会所在地的父母官,宁化知县韩协因为治理瘟疫有方,调任南京,现在高明城又因治水有方直接从知府迁巡抚。他二人不懂感恩,但周边府县的地方官却有明眼人,商会这么厉害,我还不赶紧引到自家地面来?既有人孝敬,还能创造政绩,以后指不定也能跟韩协和高明城一样官运亨通。
“……汀州府周边府县,大致已经打点好,只等咱把商会分馆和银号分号开过去。我准备从汀州府城这边调人手过去主持,统筹事务,其实我亲自去最好,但……毕竟不太方便远行。”
水患之后,惠娘跟周氏算了一笔账。这次抗洪救灾,加上给高明城送礼,花去商会三千两银子,其中有一半来自于惠娘和周氏。
本来周氏是想对半承担损失。可惠娘却觉得这些事她作为商会会长责无旁贷,一口气拿出了一千两银子,周氏只需稍微帮衬些从其积蓄中拿出五百两填补空缺即可。
周氏叹了口气:“有得有失,做银号买卖,用别人的钱放贷赚钱,去得快来得也快。妹妹不用太往心里去。估摸着有个一年半载,就能把赔进去的银子赚回来。”
惠娘笑道:“我是怕姐姐心疼银子。”
周氏摆了摆手:“哪儿有的事,赚来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两年突然得了这么多银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这下好了。不是我财不入我袋,又给它挥霍出去了。”
惠娘和周氏脸上均带着笑容。
这次损失看起来很大,但光是印刷作坊,一年就不止赚三千两银子。
何况,以前两家人最赚钱的是印刷作坊,但现在已经变成了银号。随着银号做大做强,存款和放贷业务增多。利润自然滚滚而来。
姐妹二人商量得差不多了,惠娘突然提了一句:“姐姐,这次大灾后,城里不少屋舍都得修葺,卖屋子院子的人多了起来,妹妹寻摸了几个大一些的店面和宅院,还准备在城外买些田地,姐姐是否要参一份?”
周氏嘴上说不心疼。但其实她内心心疼得要死,但听了惠娘的话,她马上将对银子的不舍抛之脑后:“能有多便宜?如果好的话,那真应该多买点儿。”
惠娘把详细情况跟周氏说明了一下。这几天她除了在城里城外帮忙安置灾民,同时也打听到了屋舍和田地出卖的情况。
水灾发生在夏末,这一年秋收基本无望。百姓家有点儿存粮的还好,没存粮的除了把地卖掉,也没别的办法过活。
“……我想的是,咱把地买回来,再租给原来的百姓种,咱也不多收他们租子,以后要是咱有什么事的话,这些佃户多少能帮衬一把。”
周氏脸上带着憧憬的笑容:“这没曾想,才几年光景咱就有钱买田放租了,以后咱是不是也能跟那些豪绅一样,家里养一二十个护院,带着人到村里收租,摆摆威风?”
惠娘笑道:“姐姐喜欢,怎样都成。既然这样,妹妹就去张罗。如今一亩熟田才五六两银子,咱一次能买上百亩,可真不少呢。再看看这几个院子,姐姐喜欢哪一个,咱买下来,等年底就能搬到大院子住。”
周氏把惠娘整理好的资料拿在手里,顿时犯难:“妹妹,你看我,就是个睁眼瞎,若是药材名,我倒还认识几个,这些字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惠娘笑着把具体情况介绍一遍,给周氏比较优缺点:“……都是城里大户人家的宅子,风水旺,买回来后稍微收拾下就能住人,我挑的都是相去不远的屋舍,这样以后两家人可以相互照应。”
周氏叹道:“有钱就是好,以前连宁化县城的房子都不敢想,现在府城这边的房子也能挑着买了。还是交给妹妹你来做决定,等选好带我过去看看。憨娃儿,听到没,再过段时间咱就要搬新家了。”
沈溪一直在旁边以做功课为名听她们说话,闻言摇头道:“娘,咱在这里住不是挺好的吗?”
“混小子,前些天还跟老娘抱怨家里人太多,现在又跳出来唱反调,感情家里面就你最难伺候是吧?”周氏又骂骂咧咧。
惠娘赶紧劝道:“姐姐倒是说出了实情,小郎志向高目光远,还真要好生伺候。咱两家人现在日子过得这么舒坦,小郎居功至伟,以后应该多听听他的意见。小郎,等搬了地方,给你留一间大房间,再为你准备宽敞的书房,让你安心作学问……”
沈溪笑了笑,没有再发表看法。其实他最喜欢两家人挤在一起,靠着个药铺和作坊做小买卖为生,这样日子有盼头,也不至于太打眼,生活平淡而充实。可惜到了现在,再也过不回以前的生活了。
惠娘做事不拖沓,几天后,刚过中秋,她就把城外买地的事张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