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开封见喜(第三更)(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837 字 4个月前

就在皇宫中为殿试前四名排序争论不休时,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沈溪正在东升客栈内焦急地等待消息。

三月十五殿试结束,三月十六是殿试读卷官阅卷日,三月十七就该是放榜日了。

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看,过了晌午,所有考生的排定名次就应该出来了,下午会放榜,因为第二天便是传胪日,到时候所有新科进士都要进宫朝拜天子,在朝拜之前需要作一些准备,主要是由国子监下发状元服、进士服这些,考生要穿戴一新进宫。

若在传胪日当天才准备的话,时间上会来不及,所以放榜只能提前。

这天一大早沈溪就起来了,因为他实在睡不着,不但因为殿试即将放榜,还因为昨日府库盗粮案的人送来了一千多两银子的定金,这意味着,案子已经从调查取证阶段,发展到要捉赃拿人了。

眼前接洽的事情由周胖子负责,只要贼人把仓储粮食的据点交待出来,朝廷那边就会收网,因为再把案子扩大的话,就要牵涉到外戚张氏兄弟,就算是刘大夏也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沈溪吃过早饭,刚坐到书桌前,正想今天读点儿什么书,苏通前来拜访,手上拿着一封李家的邀请函。

玉娘对苏通没什么好脸色,主要因为苏通前日令沈溪犯险,不过今天是殿试放榜日,玉娘为了不令贼人怀疑沈溪住在客栈中另有目的,还是允许沈溪身边的朋友前来拜访。只求表现得自然一些。

苏通一到沈溪房间,马上行礼告罪:“沈老弟,前天是我不对,我没想到……李公子他居然如此霸道无理。不过沈老弟。你以前真的没见过李家小姐?”

沈溪没好气地白了苏通一眼:“我从何处去见?”

“这倒也是,我们来京城赶考,沈老弟你又深居简出,更何况……那李家小姐还没出阁,总不会没事出来被人瞧。”

苏通突然脸上涌上一抹坏笑,“不过沈老弟你画功实在了得。藏而不露,却是风姿绰然,实在是……哎呀,沈老弟你后来见到她真容了,要不帮我画两幅如何?”

苏通这家伙明显对李二小姐有几分意思,想靠沈溪的画来意淫。

不过若是再画。那真就是登徒浪子了,沈溪断然摇头:“当时灯光黯淡,她模样我没记清楚。”

苏通听出沈溪是不想帮他画,沈溪连梦中人都画得惟妙惟肖,现在见过真人,作出的画肯定更为生动,但他心里有愧。不敢勉强,只好把信推过来道:“李家人知道我是举子,想攀交情,送了请柬来,你我各一份,说是赔罪。不过我看,他们是想问清楚你的来历,或者想求证你是否见过李小姐。”

沈溪连看都没看。直接推了回去:“劳烦苏兄帮我推掉吧。”

苏通有些惋惜:“若去李府一趟,说不得能见到花容月貌的李小姐……算了,我还是帮沈老弟你推掉。祝沈老弟你金榜题名……名列一甲,最好是高中状元。”

苏通看出沈溪没心思应付他,再加上旁边玉娘冷着脸,一直斜眼瞥他,不愿在此自讨没趣,于是起身告辞。

等人走了,玉娘才道:“原来沈公子前日画了李小姐的春|宫……”

沈溪面色略显尴尬,玉娘是风月中人,说话一点儿都不知道避讳,或者是以她的年岁,见惯太多事情,没什么可避忌的,“想来是沈公子前日偶然见过李小姐,所以才能原样画出?”

玉娘笑意盈盈。她觉得此事十分有趣。沈溪不画别人,偏偏画了李二小姐,结果险些惹来祸端。

沈溪没有回答这么尴尬的问题,反问道:“玉娘可知道京城李家?”

“李家是京中大商贾,与户部曾有钱粮来往,怎会不知?不过这些年没落了,只靠一些房产、佃租和小买卖过活,似有与朝廷划清界限之意……”

沈溪微微点头,看起来这李家家主非常谨慎,担心跟朝廷走得太近,难免惹祸,所以干脆靠出租田地和房产,再经营诸如酒肆、茶寮之类的营生过活。反正这年头有房子有地,就可以安心当地主,而地主是稳赚不赔的。

玉娘临出门前,又提醒一句:“沈公子最好做些准备,若所料不差,过了晌午,礼部就会放榜,到时报子会再度临门。”

沈溪点点头,随手拿起本书打发时间,只等殿试放榜结果出炉。

……

……

三月十七,午时二刻,华盖殿的众殿试阅卷官终于可以出来稍微休息一下。

本来简单的殿试前十排序,结果因为不知考卷是何人,闹得异常复杂,最后判定探花卷和二甲第一名卷也很主观,因为两篇文章实在难分伯仲,只是其中一人文章中有两句所议不合时宜,带了一点偏激的情绪在里面,被判了个第四。

这一判,等于把此人赶出了翰林院。

从华盖殿出来,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鏊快走几步追上李东阳,问道:“李大学士先前为何不对陛下言明各卷考生是何人?”

李东阳瞥了王鏊一眼,显得有几分不耐烦。这一上午下来,李东阳早就口干舌燥,现在却只是上半场结束。简单吃点儿喝点儿,就要返回华盖殿,在皇帝的监督下给殿试前十名的考卷开弥封,依次拆卷,房官要填榜,把前十名的空缺给补上,司礼官要制敕,同时还要写传胪帖子。

下午放榜时,还要令顺天府协助报喜,第二日新科进士进宫,甚至需要顺天府尹亲自作陪。报喜时,需要将考生来日所配套之衣服下发。因为状元服和进士服这些都是成衣,若穿着不合体,还得酌情改衣……

一次殿试,其实是对朝廷相关职能衙门的考验。各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