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2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618 字 4个月前

不过即便谢迁出来支持皇帝,刘健等人也不便说什么,因为刘健、李东阳自己也知道,萧敬既然主动请辞,又在张太后那里获得通过,其实挽回的可能已经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无从驳议。

朱厚照对谢迁如此没有营养的发言却表示赞同,点头道:“谢阁老说得对,新朝新气象,朕登基以来,朝廷上下是该有一番作为,那些衙门里的沉官冗员该好好清理一下,就先从京城各衙门开始。”

“马尚书,回头你看看这几年考核成绩,那些表现不佳的官员,该撤的撤,年龄到了的就致仕,不要尸位素餐……”

马文升比在场大多数臣子都要年老体迈,其实他是最应该退下去的一个。之前御史言官数次弹劾马文升,但因刘健、李东阳不愿意在皇位交接时出现变故,加之马文升等老臣一直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刘健自然不会答应马文升致仕,总是在票拟中驳回。

马文升出列行礼:“老臣遵旨。”

朱厚照看向刘健,又道:“刘少傅,以朕所知,司礼监更迭掌印太监,对接的衙门便是内阁,如今内阁人手不足,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年岁不小,加上谢阁老这半年多来老是生病……朕不知内阁是否能应付朝中大小事项,需要增加人选否?”

朱厚照居然主动提出给内阁加人,让很多人大感意外。

刘健出列道:“回陛下,萧公公上乞骸奏本,老臣认为此事当允。老臣年事已高,在这里也想请求归田……”

刘健说出这话,将在场大臣吓了一大跳。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谁都以为刘健是因为萧敬“引退”心生不满,主动提出请辞,向朱厚照施加压力。

等刘健拿出乞老的奏本,在场大臣知道刘健不是开玩笑。与此同时,李东阳居然也提出致仕的请求。

朱厚照乍一听非常兴奋,一旦刘健和李东阳请辞,那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没有谁能威胁到皇权,朝廷大小事情就会尽落手中。但转念一想,他发现情况不对……如果刘健和李东阳撂挑子不干,那内阁谁来执掌?以后有什么事情谁来处置?

朱厚照虽然在某些事情上胡作非为,但总算还有脑子,面对如此境况,赶紧出言挽留:

“刘少傅这是说哪里话?朕需要你为朝廷做事,朕离不开你,还有李大学士……你们都是朕的恩师,朝廷兴亡荣辱跟你们休戚相关,朕希望你们能辅佐朕开创盛世王朝,朕不允许你们请辞……”

谢迁诧异地打量刘健和李东阳,心想:“感情两位落在后面,乃是写奏本请辞?那真算是用心良苦,不过如此做难道不是在给皇帝施加压力?”

此时张太后发话了:“刘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先皇礼重之近臣,曾辅佐先皇开创盛世,如今哀家和皇帝孤儿寡母,希望诸位臣工悉心辅佐。尤其是刘先生和李先生,你们是先皇委任的顾命大臣……皇上没有你们栽培,不会有今日……”

张太后一直担心朝中大臣会因萧敬请辞之事闹情绪,现在看到事情不妥,马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始打孤儿寡母牌,希望能得到在场文臣武将支持。果不其然,张太后这番话很管用,至少刘健和李东阳没有再提什么请辞的事情。

朱厚照见场面失控,赶紧道:“母后说的是,两位先生都是大明柱梁,朕怎会让你们离开朝廷?朕曾尽力挽留过萧公公,但奈何萧公公年老不支,体弱多病,不得已才离宫……朕不希望萧公公年迈后还殚精竭虑,无法跟家人共聚天伦之乐……朕留他在京,以子侄之礼相待,永不相负!”

张太后帮腔道:“之前萧公公请求引退时,哀家也曾提出挽留,但奈何萧公公去意已决,哀家觉得他留在京城由皇家养老,乃是最好的结果。”

朱厚照笑容满面地看向张太后,起身微微行了一礼。母子间难得达成如此默契,让朱厚照大感安慰。稍后他回过身,道:“诸位臣工,既然萧公公决意离开皇宫,司礼监掌印之位,需要有人接替,诸位臣工认为谁最合适啊?”

这问题问出来,纯属多余。

按照大明官场规矩,都是正官卸任副官顶替,既然萧敬从司礼监掌印太监位置上下来,那自然就该由首席秉笔太监戴义顶上去。

但既然有此一问,那说明在皇帝心中,戴义当这差事不合帝心。

朝堂上又是一阵沉默。

这次朱厚照没有干等,直接问道:“刘少傅,朕希望听到你的意见。不知刘少傅举荐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