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实际需求,李乐这个来自后世的二战狂人,更喜欢的是美国的F-86战斗机。
他要的是制空权,不是一种可以打了就跑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米格15才是继承了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思路的杰作。
但是李乐觉得,实际上德国人的喷气式战斗机,在研制出来之后,就必须要为了应付战局,向截击机的方向发展了。
所以德国的喷气式截击机并不是德国设计师的本意,而是被不断恶化的战局逼出来的一个妥协产物罢了。
所以,李乐更希望自己的战斗机设计是一种制空型战斗机设计,而不是一种截击机战斗机设计。
经过权衡之后,李乐认为F-86更适合德国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过于强调爬升的米格战斗机。
“想办法把航程增加到1500公里的水平上,再谈列装的事情。”随着谈话的深入,李乐也开始提硬性的要求指标了。
另一边,随着谈话的深入,航空公司的设计师还有空军的将领们,也开始意识到,元首对于未来空军发展的独到见解,是非常成体系也非常精细的。
这位德国元首可不是一个容易被人忽悠的小白,比如说一个航空技术专家提出的航程过短并不是问题的时候,元首很犀利的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对方坚持认为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是一种费油的设备,无法大幅度的提升飞机的航程。
可是元首给出几个发动机修改指导性的意见之后,很多专家都开始支持起元首的论点来。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采用单发发动机,和更加流线的战斗机外形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战斗机的油耗。
同时,更大角度的后掠翼等技术,也被元首信手拈来。要知道后掠翼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前端的技术,元首一开口,大家就知道他是个“懂行”的。
后来的交流就变得轻松多了,大家愿意向1300公里甚至1500公里去尝试提高航程,也愿意想办法把飞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这可以说是并不矛盾的改进:飞机的速度提升之后,同等留空时间内,其本身的作战半径也会更大一些。
“1500公里,甚至是1700公里,都是我们进一步研发的目标,如果可以达到600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那就符合您的要求了。”一名老一些的工程师,对侃侃而谈的元首李乐说道。
李乐点了点头,然后又开始强调起飞机发动机的故障率问题。毕竟使用一台发动机,就必须要让发动机更加可靠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李乐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只能把自己脑海里的资料,尽可能的透露给自己的工程师们。
他又不是一名设计人员,也不是材料学的专家,所以改进一款发动机,需要的是无数人不停的努力才行。
“我的要求就这么多,如果达不到我的设计要求,那喷气式战斗机就不会量产。”没有半分妥协,李乐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德国有时间,并不急于服役一种不成熟的武器装备。时间已经抢出来了,再等一等,等技术成熟之后再量产,李乐是可以接受这样的拖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