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毛瑟营收敛的队伍,与河内的讨伐军在一片草地上对峙起来,当然,这里绝非平原,而是有水沟,有山坡,有丛林的复杂地带,好在双方都是老司机,虽然人数稀少,但郑准的手下的毛瑟枪当真的性能优越,对于那些农业时代的步兵来说,看到自己身边的人,明明看不见敌人,但忽然间就倒地不起,就此死去,那种震撼,让人无法坚持。
在惊恐之心带来的多次哗变以后,终于勉强收住了阵脚,河内方终于想起,黎仲迅不断尖叫说起的敌人的强大武器,以及当初,郑准就是代表朝廷,前去探问军火采购事宜的。
不过,郑准很显然是和万恶的天朝人达成了某些致命协议,甚至得到了他们的军火,这个事实也让知道情况的人才沉默不语,虽然根据侦查,对面依然还是以郑准的一千人为主,搭配了一些民夫而已。
也就是说,河内可以运用的兵力,绝对在几十倍以上,但如果想赢,必然是要有无数血肉积累起来的巨大伤亡啊。
谁来付出?
这件事很难啊。
这个时代,基本上就属于兵为将有,郑准之所以可以扯旗造反,就是因为手下的兵本身就是他的佃户出身,带了多年,虽然人不多,但是心齐啊,而其他人也都是这个模式。
这也符合特点,在唐代的府兵制度败坏后,取而代之的是我大宋的禁军制度,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宋和大送也没什么区别,原因就是这种制度下,军人毫无斗志和战斗力的情况。
而我大明前期依靠军户制度,实际上还是有些老兵在的,军户制度也不是说代代都要有兵,而是几家之中要出一个兵,奈何,军户几十年的精华,都葬送在了一次失败的土木堡战争之中,这也是大明朝国运轮转的时刻,从此以后,大明皇帝几乎都失去了真正的军权,对于文官的制衡也完全失去。
这之后,基本上大明朝就是在玩一种雇佣军制度了,但却是完全不合规矩的雇佣军。
往往是某个名将,比如戚继光,或者黄得功这样的人物,去自己的老家,或者某个出产悍卒的地方,征召自己的核心部队,老乡帮老乡嘛。
甚至到了甲午战争时期,还有条约已经签署好了,那边才有一帮湖南老表带着自己渴望发财的老乡们跑到帝都,准备打仗,这效率也是够寒心。
这就是制度释然,对一个封建朝廷来说,这可能是效率费效比最高的选择,不然的话,用国家制度去招人,那可能就是无数的贪墨和拉壮丁,以及你花钱免除当兵,不然的话,嘿嘿嘿。
这就是难点,帝国太大,不是一个黑社会管理下的菜市场,何况一个菜市场里面,你也不可能每一个摊位的事儿都门清吧。
越南的军制,由于一直没有消停过,不断在打仗,因此也保持了这种机制,比起国家直接养兵,反而更有效率。
但也阻拦不了可能的造反,这也是为什么郑氏始终拿不下南朝的缘故,你没有人才啊。
有一部水浒传,对此有很精确的描写,问,水泊梁山为什么完蛋?
一百零八个兄弟,从开头立门户后,哪怕死了多少头领,就没有让人补上来办事儿的,也就是说,在水泊梁山,你是头领,一辈子是头领,是喽啰,一辈子都是喽啰,万万改变不了。
如果是日本这种封建化的地方还好说,对于中国这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地方,玩这一套,你不死谁死?
入夜后,木容山自然没有闲着,他也看了不少越南战争的电影,对于那些越南人如何夜袭可怜的美国大兵的事情记忆犹新,别的不说,郑准自己就是从对面出来的,自然是防备夜袭摸哨的事情,构筑简单的防御阵地,也是有条不紊的开始了,当然了,具体干活的,还是那征发的五千民夫。
这五千人是当地汉商好不容易帮忙才找到的,汉商在鸿基人力太少,勉强帮助维持了港口治安,已经是尽力了,因此各种乱糟糟的,木容山也不得不出现在二线位置,名义上是保护岳父,实际上是随时准备用大杀器做事。
忽然,远处传来了声音,自然是越南话的喊声,木容山虽然听不懂,却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很快,胡铁花斩钉截铁的说道:“长老,他们在说让郑准不要中了汉人的挑拨离间的计谋,只要他肯回去,什么都好说,绝对不会反悔,他们以山神爷发誓!”
木容山脸色也不好,如果郑准真的上了这个当……
话说,大过年的就杀岳父,是不是有些不上道?这也有些太难,可惜郑准的儿子太小了,也不足以服众啊,不然的话,已经在长老会里被带坏的木容山,绝对不会畏惧做一回坏人。
当然了,很快,他就帮郑准下定决心:“拿夜视仪出来,瞄准。”
夜视仪自然是原时空的高档货,枪也是好枪,哪怕没有拿在一线老兵手里,五百米的距离,虽然有夜色掩护,但也足够命中目标,将一切清扫干净了。
其他人只听到巨大的啪啪声响,那些叫声就结束了。
木容山叹息一声,必须赶快帮他们寻找仇恨点,之前死的人,还是太少。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枪给河内众人的巨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