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枕头来了(1 / 2)

大宋小郎中 柳川 1640 字 4个月前

尽管已经实行了如此严厉的法律,还是有人不顾一切出门逃生。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家里没有粮食没有水,无法待在家中继续活下去。唯有想办法逃出来寻找生路,或者想去投奔亲戚,或者企图逃上城楼跳入洪水离开这座可怕的城市。

但是大街小巷都布满了巡逻的兵士,这些人都没能够达到目的,都死在了兵士的刀箭之下。

而巡逻的兵士也并没有能够幸免于难,兵士中也在迅速传播着瘟疫。经常能看到的就是巡逻的兵士会突然有人掉队,并倒在街边,大口地吐着鲜血,很快死去。

刚开始这种场景使得巡逻的士兵们惊恐万状,很是害怕。可到了后面,他们也麻木了。对倒下的同伴甚至已经没有人上前去管,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害怕会因此染上瘟疫。

官府衙门的广场上,焚烧尸体的烟雾几乎就没断过,白日黑夜的一直烧着。因为不断的有尸体被送来,那些焚烧尸体所用的木材,原本用的是衙门厨房积攒的木头。可这些木材很快就用光了,于是便拆掉了衙门的一些旧房子拿来烧。

到了后面,衙门已经没有可以拆的房子了。这时候,京城里已经有一些人家都死绝了,又是贫困人家,家里没什么钱财的,于是便将这些房子也拆了用来焚烧尸体。

焚烧尸体的开封府衙门大院距离皇宫还是有些远的,但是站在皇城之上是还是可以看见从开封府大院飘起的滚滚浓烟。便可知道那是在焚烧瘟疫病人的尸体,这种烟雾滞留在空中,久久没有散去。

宋神宗在他的宫殿遥望天空,也能看见空中飘散的黑烟。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情异常沉重。这些烟雾白天黑夜就没断过,说明因为瘟疫死亡的人就没有断过,而且还越来越多。因为天上的黑烟越来越浓,到后来,几乎遮挡住了半个天空。

宋神宗已经连续下了几道圣旨,责令太医院尽快研制出治疗这种可怕瘟疫的有效药方来。但是下圣旨容易,要找到这样的方剂却很难。

太医院王院判已经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了,皇帝天天逼他,甚至不时把他找去训斥。每天他都要在紧张不安和惶恐中度过,所以他转过来又向下面的太医施加压力。这些太医一个个愁眉苦脸,没日没夜的蹲在太医院的藏书阁中查阅经典古籍,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太医院的医馆就是他们验证药方的试验场,患了病的官员及家属都会被送到这来救治,而不会象普通百姓那样被直接射杀或者将尸体火化。

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对官员的特殊照顾,同时也给太医院的太医们一个试验药方的机会。只可惜这些太医找了数百个方子,引经据典,但是都没有任何作用。

就在这时,司马光上了一道奏折,保荐杨仙茅为太医院的御医。

宋神宗也听过杨仙茅的名号,知道杨仙茅是吴王的女婿,这在政治上是绝对可靠的。在医术上,他听说杨仙茅在治疗前一阶段瘟疫的成功率相当高,远远高于其他医馆的郎中。虽然对后面的这种新的瘟疫他也没有拿出好的方案来,但是如果把他招入太医院与其他太医共同商议,同时利用太医院丰富的皇家藏书,以他的聪明才智,或许就能最终找到治疗这种可怕瘟疫的药方来。

按理说要成为一个太医,那可不是掌握一两个偏方就能够当上的。必须有丰富博学的医学才能,并且在杏林界得到广泛认可,而且根正苗红知根知底的人才能进入太医院。

现在杨仙茅年纪太轻了,正常情况下,即便有司马光的保荐,宋神宗可能也会掂量一下,让他先到地方做几年医官,看看他的成就和表现。如果可以,再招他进太医院,又或者在太医院有疑难杂症时让他参与会诊,以便考验他的才学。

但是现在宋神宗没有选择,因为瘟疫已经使京城大量的民众死亡,甚至包括朝廷的官员和家属。虽然皇城采取了严密的控制手段,至今还没有出现瘟疫,但并不表示永远不会。一旦瘟疫在皇城中扩散开来,宋神宗不敢想象由此带来的后果会怎样。

所以他愁得寝食难安,像掉进洪水中的将死之人,但凡抓到什么东西,即便是一根稻草,也会当做救命的依托,更何况还是他最为欣赏的忠臣司马光的保荐。他相信司马光的眼光,于是几乎没有犹豫便下了旨,招杨仙茅入太医院为太医,并参与研制治疗瘟疫的药方的工作。

这道圣旨被送到杨仙茅医馆的时候,杨仙茅正在跟妻子白芷郡主商议,这种情况下要如何继续与药香郡主联络,以便继续生米煮成熟饭的计划。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实施难度很大,因为润王夫妻和药香郡主都在皇城里面。而皇城是严格控制着不让与外界连通的,这也是是皇城成为这一次瘟疫中的没有染病的孤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