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困敌,心思异变(1 / 2)

抗战惊雷 样样稀松 1086 字 4个月前

“轰!”随着爆炸,轰鸣再次盖住了一颗步枪弹出膛的声音。一个鬼子机枪手正怒目圆睁,抱着机关枪扫射,脸上的肌肉跟着在不停颤动,可惜,这是他最后一次这么痛快的打枪了。子弹击断了他胸骨,将一团狼心狗肺搅得稀巴烂。

徐小眼快速收枪,伏低身子,是呀,可不能贪得无厌。长官说过:在一个地方连续射击已经是狙击手法则的大忌,要是还不跑路,那可是太狂妄自大了。

胡可苹在用瞄准镜观察着别人的行动,当然,周围还有其他的狙击手躲在隐蔽处,同样观摩并学习着。他们同样咋舌于徐大眼等人射击的精准和巧妙,以及撤退的隐蔽和迅速。

“有三百米吧,说打哪就打哪,真是——”吴金锁手里也端上了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一边观察着,一边频频发出啧啧之声。

“二百六十米左右。”胡可苹纠正着他的算法,沉默了一下,继续说道:“好好练吧,早晚咱们也能赶上杨长官的水平。”

狙击有效地减缓了敌人前进的速度,随着太阳撒下最后一缕余晖,日军和伪军陷入了山区,这些幸运儿,他们提前享受到了挺进军狙击队为他们特意准备的死亡盛宴。

日军虽然大多射击技术精湛,但直到战后依然没有完备的狙击战术,更提不上反狙击对策了。他们的狙击手往往作为敢死队员,而且他们深入敌方阵地后,多在树顶、水塔一类地点埋伏。这些地方虽然视野好、射界宽阔,但是没有退路,结果即使能一击得手,也很快会被对手发现,受到集中攻击。

而且,战争后期虽然日军也装备了三八式狙击步枪,但一来其数量少,二来其瞄准镜质量较差。所以总体来说,日军的狙击战打得一点也不出彩。虽然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尤如昙花一现般的灿烂了一下,但很快便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化为灰烬。

草丛、树后、石头缝……到处都有黑洞洞的枪口,四面八方皆可能射来仇恨的子弹,逐渐低垂的夜幕和预先设定的阵地更为狙击手提供了有利的保护。

日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对于山地作战,特别是这种狙杀行动却并不擅长,他们倚仗火力优势打顺手仗打惯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战术变化,很是有些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一点是复杂的山地地形对日军的行动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山地战中的士兵不仅必须打击敌人,而且也必须勇敢地面对残酷的地形因素所造成的作战困难。

这些条件要求低级军官必须进行坚强的领导,不但必须在领导活动中以身做则,而且也必须在精神上足够坚强。这一点日军能够做到,他们坚韧的战斗意志确实值得称道。

但是领导者坚强,并不一定能制定出正确的计划,由于山地的特殊性,部队在山地地形上的反应时间比平时要长。但日军接任的指挥官却不能在执行作战行动时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以至于在估算作战时间、后勤要求和部队能力上犯了不少错误。

东边一枪,西边一枪,地上还不时有地雷爆炸,这对鬼子和伪军的体力和意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