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新生命(2 / 2)

晚清风云 青木双翼 1882 字 4个月前

两个仇人有了孩子,这种事情放谁身上都头大,更何况刘奇和爱兰珠的这个孩子来得实在匪夷所思,今后如何向世人解释?

最合理的说法便是爱兰珠化名黄月贞行刺,被拿获后,刘奇和她……,只是这念头闪过,谭嗣同就很想给自己一个耳光,真这么说,兰婧王一世英名就荡然无存了。

李闰倒是提出不妨说这孩子在黄月贞行刺之前就有了,可同样也会让刘奇名声受损,而且,这依然不能解决爱兰珠的事情,有孩子又如何?她照样该死!

倒是刘奇的态度有些出乎谭嗣同的预料,此事仿佛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刘奇听闻后,只是哦了声,便全神贯注的回到教材的编纂上去了。

唯有何涴婧能猜到一些,载津附体做的事情,大哥毫无印象,他自然很难将爱兰珠、孩子和自己画上等号。

其实何涴婧也猜错了,刘奇听闻时,是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做什么,他总觉得自己在梦里,什么都没做,稀里糊涂的就有了一个孩子,想想也是,真是让人眩晕。

理不清,只能放放,谭嗣同深知此事的麻烦,光从那些知道情况的人言行中,就能看出,谁都不知所措,比如马夏、陈玲,比如孙万林等人,他们一直都打听着爱兰珠何时生的消息,当得到爱兰珠生了个男孩,长得像刘奇的消息后,无一例外,都沉默了。

这之后,转眼就过了一个月,这期间,德国人传递来确切消息,英国增援的五万兵马,外带印度殖民地的兵马三万人,将在八月底陆续抵达上海,俄国借着夏季,从西伯利亚一带调动了十万人,何时能到,不得而知。法国人倒是不算慢,五万人到了安南,何时来中国,说不准。日本人磨磨蹭蹭先后抵达栖霞和招远外围,却并未有任何试探性的进攻。

而关外的杨悦春并未西去张家口,也未有入关的企图,相反,他朝北扩张,好像不愿意染指京畿似的,从消息上看,破虏军有些给洋人机会的意思,不过事情也不能只看一面,借助这一个月的时间,破虏军也在巩固着自己的防线,而德国人的赎金换物资的支援也陆续抵达青岛,大量的武器弹药正通过胶济铁路运送往各地。

何况,这一个月的时间,让詹天佑抢通了泰安到徐州的铁路,这条生命线直接让孙万林改变了策略,薄弱的南方不再是需要放弃的,既然江南清兵这么长时间,都未有大规模调动集结,围攻山东的迹象,这说明南方各省督抚,各怀鬼胎,谁也不愿意成为下一个牺牲品,那么为何要彻底放弃安徽大部呢?

孙万林的这个判断是有基础和道理的,满清朝廷西移西安,除了让人看到其心虚的一面外,也让整个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下降,别的不说,光消息和奏折往来,就不是几天、十几天能办到的事情。

由此,曾经让封疆大吏感兴趣的南方联保联盟在停滞一段时间后,再次热络起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云贵总督王文韶、四川总督刘秉璋、两广总督李瀚章,以及浙江巡抚廖寿丰、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广西巡抚张联桂、云南巡抚谭钧培等人都书信往来频繁,看到汉臣们有异动,以闽浙总督希元为首,广东巡抚刚毅、贵州巡抚崧蕃、江宁将军丰绅、杭州将军吉和、荆州将军祥亨、广州将军继格、成都将军恭寿等满臣也私下往来,于公,说是为朝廷,于私,则是在朝廷失去南方控制力时,他们如何联手保住自己的利益。

相比之下,希元等人更需要借助洋人的力量,而张之洞、刘坤一等人,还有不同的路可走,归顺刘奇,那当然不可能,他们的幕僚已经提出一种想法,那就是若不能保住大清江山,那么就联手自立,和刘奇分庭抗礼。

从江南富庶远超北方来说,张之洞这些幕僚的想法是成立的,虽说各地还有满人巡抚、将军,但这是麻烦也是机会,退一万步讲,逼急了,他们可以联手清除满族势力,那样一来,刘奇还真没有打他们的好借口。

只是这些封疆大吏骨子里还是倾向大清国,他们不会轻易造反,只不过在保大清江山的同时,多考虑一些罢了。

然而,这种联保联盟的态势,也造成致命的后果,南方满汉之间的不信任愈加突出,联保也意味着自己不能轻易损失力量,更不可能为别人耗费人力物力,从这些封疆大吏开始有联保心思之后,刘奇其实已经不再需要面对南方各省的联合攻击,他需要面对的,只有洋人增援的联军。

甲午年下半年,大清和洋人联手败于破虏军之后,中华大地朝着四分五裂的态势而去,从这一刻起,刘奇、西安的大清中枢、北京城的载津、南方各省汉臣、南方各省满臣、东三省以及俄国、日本、英法各股势力,成为极为微妙的相互牵制关系,如果加上各地民间反叛力量,可以说,中华又进入一个战国时代,就看谁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而从实力上说,各方其实差不多,洋人看似国力要强盛,可除了日本,其余几国都是远征,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天文数字,其在中国能展露的实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大清国本就虚弱,四分五裂的态势下,南方各省到成为最强,只是相互之间联系的薄弱和内部满汉矛盾,消耗了力量,西安的中枢一旦失去控制力,将成为最微不足道的,载津力量也不强,不过他有操控刘奇这一法宝,到还最安全,刘奇本是最强的,可他面对多方敌人,加上被控制,也让实力难以释放。

现在的疑问是,这么拖下去,对谁有利呢?

很显然,对刘奇和满清中枢朝廷有利,从刘奇这一方来说,拖到冬季,东西北三个方向的战事将变得困难,对他威胁最大的俄国和日本要想打,得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他能够喘息巩固,甚至还能和日本人先打一场再说。

对于满清中枢来说,慈禧和光绪能够有时间来巩固统治,将快要断的控制线修补好。

载津显然也看到这一点,时间久了,他利用刘奇,压迫慈禧和光绪逃往西安的负面效应将淡化,他守卫北京城的光环也将消失,不采取行动,他将回到以前的状态,为此,他万分纠结鎏盘的使用,可不切除他和刘奇的联系,鎏盘就是废物,如果不能逼迫刘奇进一步为他所用,他不得不考虑其他的计划。

刘奇当然是希望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他当下的难题,可谭嗣同着急,战事平稳,意味着刘奇会要求他抓紧时间进入民主共和的实质阶段,他既头痛此事,也头痛刘奇长期不见外人带来的影响,何况爱兰珠的儿子满月后,这桩麻烦事也渐渐拖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