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或者说利益。
虽然这个词有些烂大街,但是对于任何封建王朝来说,其实都不过时。
而且利益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国家经济上就越发的明显。
汉天子刘协想要办庆典,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庆典,都是需要花钱的。那么这些钱又是怎么而来?
天上不可能掉钱下来,这些钱当然是从土地里面刨出来的,毕竟汉代直至后续的封建王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经济体系。
刘协觉得庆典的钱花得值,一方面是可以展现大汉当下依旧还有实力,亦或是表示大汉已经从董卓之乱的窘迫之中恢复了出来,另外一方面不花钱办庆典,又怎么能吸引更多的士族乡绅聚集到许县来,又怎么有理由展开自己的计划呢?
因此刘协很执着的要办这个献捷庆典,甚至不惜暂时隐忍一些让他不舒服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隐忍,办了这个献捷庆典之后,就能达成了刘协的目标了?
王昶有个预感,觉得这一次的庆典估计有些变化……
在礼官出现了小纰漏之后,似乎一切又重新回归了正常。
天子刘协按部就班的让黄门宦官宣读了嘉奖封赏,对于曹纯夏侯尚等幽北将士,进行了表彰,并且给与了升职和奖金,这也是应有之意。
随后夏侯尚代表受赏的将校,叩谢并表忠心,这些流程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反正这些都是已经事前就安排好的,不管是黄门宦官宣读的表彰,还是夏侯尚的回禀谢恩,都是事前确定好的内容,真要是连这个都能出错,那就真的是丢人现眼了。
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而献捷之后,就是农业大典。
农业大典自然就不是在崇德门前展开了,而是移步到了祭祀天地的北郊坛。
若是在雒阳,祭祀坛应该是有两处,一处是祭祀天神的南郊坛,一处则是祭祀土地的北郊坛。祭祀祖先在宗庙,祭天享祖在明堂,此外与祭祀有关的,还有灵台和辟雍。
只不过在许县,像是明堂什么的,自然都是没有,就连天地祭祀都合并在了一起,只有一个北郊坛。
毕竟许县也是刘协来了之后,这些设施才陆续修建的,所以大家也都能理解。
所谓大家,就是包括天子刘协,文武百官,还有特邀来参加农业大典的地方乡老,各地乡绅士族,还有一些农工学士,工匠代表等等。
农工学士和工匠代表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只是带了眼睛耳朵,没有嘴巴的。
发言权在官吏手中,这些人只是表示一个见证而已。
当然这些人也没想到,他们来见证的不仅是一个大典,而且还是一场笑话。
在笑话最开始的时候,呃,农业大典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正常。
现是刘晔代表天子,对于董遇的巡风录进行了讲解,特别是对关中农业和山东的区别,进行重点阐述。
对于这些内容,山东的这些士族乡绅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边听,一边低声交头接耳。
刘协瞄了瞄曹操,目光之中隐隐有探寻之意。
王昶觉察到的在崇德门上出现的礼官流程纰漏,刘协也同样感受到了,但是随后又显得正常了起来,使得刘协也不太能够确定是什么问题……
眼下农业大典之中,似乎曹操也没有什么表示,这让刘协心中既感觉到了不安,又似乎有些窃喜。
难不成,自己的谋划就能成了?
曹操自然是也注意到了刘协的小动作,但是他不动声色。
对于刘协的心思,其实曹操心知肚明。
或者说,任何封建王朝之中,皇帝都防着权臣,同样权臣也是会防着皇帝。
谁控制谁,谁强谁弱,就是看各自的手段而已。
很明显,在这个方面上,刘协还是稚嫩了一些。
曹操想要告诉刘协,天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身为天子,心中应该装着天下,而不仅仅是有『装』着。
至于曹操所谓的展示野心么,可能略有一点,但是当下有关中斐潜压制着,曹操还不至于真做出如此的愚蠢行为来,因此曹操更重要的是要向刘协表示,没有老夫,你啥玩意也不是。
这一点,农业大典的后续环节之中,就暴露了出来……
农业大典上,原本是刘协想要正式向外展示的一个大好日子,为此他准备了许多,不仅是下令召集了众多的农业方面的官吏,还邀请了颍川左近的一些乡老参加大典。
这些乡老在面对天子刘协的时候,自然是各个都神态恭敬,没有丝毫的轻视和傲慢。
这种来自于民间乡老的恭敬,使得刘协心中感慨良多,并且也感觉到了一丝的荣耀,毕竟自从董卓之乱后,他似乎就没能感受到几次来自于乡野之中对于他的崇拜和尊重了。
虽然说当下这种恭敬,和当年大汉强盛时期的恭敬,自然不能相比,但是也至少让刘协获得了一些自信,也颇为感慨。
只不过刘协的这个自信和感慨,很快就遭受了打击……
当刘晔表示,要根据董遇的巡风录,对于山东的农业进行提升和改良的时候,也就是刘协暗中谋划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时候,就出现了他无法控制的问题。
就在众乡老表示天子贤明,犹如尧舜之词的时候,才刚刚举孝廉不久的,郎中刘放慨然而出,表示比修订农业书典更重要的事情,是先解决编户不足的问题!
郎中刘放此言,顿时引起一阵骚乱!
隐户!
这几乎等同于是乡绅士族大户的兜裆布!
没想到刘放竟然动手去掀!
刘放认为,此次董遇之巡风录,虽然说很好,但是实际上对于田亩收获并不能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大汉农业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在改良器具上,而是在各地乡绅士族隐瞒的户籍上!
户籍数目严重不足,占据原本人口少则二三成,多则五六成,甚至有七八成的人口全数成为了各地乡绅士族大户的隐户。这些隐户使得朝廷的赋税根本落不到实处,即便是改良了农业器具,亦或是进行农业科技的发展,也根本无济于事,对于大汉朝廷来说,只有先解决了隐户的问题才能真正的获得农业上的发展。
正好大典之上,各地乡老都来了,那么就表个态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