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都是为了天家安危之事,实在是难以推脱啊!”身为左参议的连公直,却是意有所指的笑答道:“是以我也受人所托,想问雨台公一声,此事雨台公或说尚书省,打算问责到什么地步?”
“公直你应当知晓,本堂在内外朝之间行事,素来是不偏不倚,持正唯公,”紫衣仆射却是收敛了笑容道:“但是这一次,却是内朝或说天家之中,有人逾越过甚了,恕我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还请雨台公三思,如今内外朝维系多年的和睦安定局面,委实来自不易啊。”右参议连公直却苦笑劝说道:“如今天下正当是非纷扰频频,以愚弟所见,实在不宜在兴起大狱,株连内外了啊!”
“公直,你就错了,正因为诸事纷扰,本堂才要快刀斩乱麻,才能尽早平复物议啊!”紫衣仆射再度摆动手中麈尾道:“毕竟你等追随文忠公(颜真卿)一脉,历来讲求调和内外,均衡朝野。”
“但是我奉行的乃是忠节公(颜杲卿)、张睢阳(张巡)一脉,讲究公允唯直,持正本心;无论是历代的大内之尊,还是扶政三家,都唯有依法秉公尔尔。终究与尔等并非殊途同归的。”
“更何况,此事牵连到的因果和干系太大了,就算你们一心想要息事宁人,私下弥合过去;可是也要问垂拱大内的那位至尊,或是扶政三家,乃至朝野中的那些闻风趋势之辈,答不答应啊!”
“公直,看在相交多年的份上,且听我一言。”说到这里,紫衣仆射反过来劝说对方道:“当初那位尧舜太后,籍以京兆家的由头,将扶政三家压下了好几代人,但她不在有年,已没人能压得住。”
“毕竟,当初诸公在尧舜太后临终前宣誓,要确保天家的血脉,始终高居在位垂拱而治啊!却不是让人为此不惜一切的隐恶掩过;对于所有涉及天家之事,都为尊者讳之啊!”
“倘若公直担心此事变成朝堂的大风波,那还请代为传话给你背后的诸位;就说尽量助本堂一臂之力,迅速将其中根源揪出。自然可以在其他人借题发挥前,将此事的影响,减轻到最小的地步。”
不久之后,右参议连公直就辞别而出,又辗转来到了前朝一处无名的小亭中,对着早已等候在此的数人叹息道:“交涉失败了,尚书省的南仆射,已然决意要推动将此事彻查倒地的朝议。”
“宇辰,”然后,他又转头对着其中最为年轻的一人道:“还请替我回复骆大貂当一句,对于此事我辈已经无能为力了,还请他们好自为之,尽快各自撇清干系吧?”
而当这名年轻人领命而走之后,连公直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开声道:“诸位,我打算以通政司之名,参与推动相应朝议;”。余下其他人果然惊声纷纷道:“连左参,你这又是欲以和为?”
“当然是想要控制好事态,不至于闹大不可收拾,就唯有亲自参与其间。”连公直毫不犹豫到:“不然话,难道你们要将此事调查的机会,让给朝堂中那些一心籍此出头的投机幸进之辈么?”
“连左参高见!”众人不由赞叹道:然而当其他人都相继离开之后;连公直却是暗自长叹了一口气。其实对待此事他也有私心在其中;因为他的先祖连万生;原是参与过睢阳保卫战三十六将之一。
与尚书省南仆射的先祖南霁云,一同效力在大名鼎鼎的张睢阳(张巡)麾下。后来张睢阳奉诏入洛,整顿各路官军;麾下的三十六将也因此各有前程和际遇,自此形成了一股世代关联的政治力量。
然后,在睿贞元明太后的漫长扶政期间,又与忠节公(颜杲卿)、文忠公(颜真卿)身后,为国效力的众多门生故旧、亲族子弟一起,被大力扶持成为了维护天家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朝堂派系。
但是,当这位特别高寿的女中尧舜身故后;这些聚集在皇权周围的大小派系,各自相对立场也顺势发生了分化。由此产生了诸如南仆射为首的,号称端持正身、只论事不对人的中允/实务派。
而连公直所在的调和派,又被称为均衡派;主张的是尽力在内外朝间,维持相对的均势与平衡。这样才可在稳固太平的同时,也为那些广大寒门庶族之中的人才,创造更多的上进和报效国家机会。
然而,现如今发生的一系列事态和朝局发展,却已经不是他们这些主张均势的调和派,可以看得懂和把握住了。